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2|回复: 1

蜀道遇上诗礼:百位学者阆中论道 共话千年文脉

[复制链接]

1715

主题

12

回帖

6034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6034
发表于 前天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8月26日,“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开幕。此次活动由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与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以“加强蜀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诗礼文化现代转化”为核心,围绕“激发蜀道文化传承新活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展开研讨,为千年文脉的当代延续探寻路径。

图片

研讨会通过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圆桌会议、论文征集及实地考察等多元形式进行,全方位挖掘蜀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动蜀道沿线诗礼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图片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明洲与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姚蓉,在开幕式中共同指出蜀道的重要历史价值——3000多年来,蜀道不仅是人类栈道交通智慧的结晶、承载独特人文景观的通道,更蕴藏着深厚的诗礼文化底蕴,是研究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样本

图片

会上,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符永利发布南充古蜀道遗址调查最新进展。其团队对南充境内六条重要陆路的线路走向、道路本体保存状况及沿线遗存完成了较为全面的“摸家底”工作,累计调查陆路与水路超600公里,新发现栈道孔迹、驿道遗迹、石刻题记等文化遗存,已初步构建起蜀道南充段的时空框架,为后续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09809b3090e3466778a4566f42a61ba4.jpg
蜀道南充段系统调查结果公布:超600公里记录169处文化遗存

8月26日,“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充阆中开幕,会上,2024-2025年度南充古蜀道遗址调查进展及结果正式公布:总计调查641.51公里道路(含水路),共记录沿线文化遗存169处,包括驿铺、桥梁、关隘等类型,进一步揭示蜀道历史文化价值。

本次调查由南充市委宣传部牵头,多单位联合参与,首次对南充境内蜀道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摸底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据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符永利介绍,此次调查覆盖南充境内六条陆路,对其线路、走向、道路本体的保存状况,以及沿线的各类遗存情况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摸底。总计调查道路200段,总长307.01公里,若加上嘉陵江、东河等水路则总长则达641.51公里,极大地丰富了南充蜀道文化遗产资源库。

据悉,南充境内的蜀道道路按保存状况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道路:26.11公里(占比8.50%);二级道路:27.41公里(占比8.93%);三级道路:176.42公里(占比57.46%);推测道路:77.07公里(占比25.10%)。此次调查共记录沿线文化遗存169处,包括驿铺、桥梁、关隘、古镇、摩崖造像、古树名木等,不仅包含古代遗存,而且涉及近现代遗迹,更有革命文物等,类型丰富、时代跨度大,清晰展现出蜀道作为“交通网络系统”的历史功能。

符永利表示,“整个蜀道在南充的线路来看,就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凤凰,凤凰的身体是属于水路,水路可能是更重要的遗产,需要我们下一步仔细挖掘研究。”未来,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将扩大调查范围,深化年代与功能研究,并加强水路调查,尤其嘉陵江沿线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团队也将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调查精度与资料管理水平。

此次调查不仅为蜀道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为后续保护利用与文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欢迎全国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南充蜀道,携手推动这一重大线性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符永利说。

上下滑动查看👆

主旨演讲环节,蜀道研究学者畅谈诗礼文化与古蜀道发展脉络的深度交融,解析诗礼精神如何随蜀道商旅、文脉传播逐步渗透巴蜀大地,勾勒出“道载文行、文以明道”的千年演进图景。其中,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蔡东洲用“水陆兼优枢纽突出”概括南充蜀道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南充古蜀道兼具水路与陆路优势——水路行人通行便捷且载货量大,陆路则以高效快速为特点;阆中曾是金牛道主线与米仓道重要线路的交汇点,顺庆地区也因清代古蜀道枢纽地位,持续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繁荣至今。

图片

会议期间,学者们还将分组考察阆中张飞庙、中天楼、华光楼、贡院等历史遗迹,并观看《蜀道盛世》实景演出,在实地行走中感受蜀道与诗礼文化交融的鲜活场景,为学术研究积累直观素材。

符永利表示,此次学术活动搭建的蜀道与诗礼文化跨学科对话平台,既为相关研究注入新方向,也为蜀道文化保护利用探索出新思路,助力千年文脉持续焕活。



来源丨阆中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0

回帖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33
发表于 昨天 0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28 17:55 , Processed in 0.1099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