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即资源、资产、资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我市河溪街道办事处东岳庙村,曾经闲置破败的村小校舍如今焕然一新,42间温馨的养老房间里住着30余位老人。这座由村集体资产改造的“东悦慈光养老院”,正是该村积极探索闲置用地盘活路径,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的生动缩影。
盛夏七月,位于河溪街道办事处东岳庙村的东悦慈光养老院周围绿意盎然、生机一片,舒缓轻柔的音乐让这里显得更加宁静自在。这所由原闲置村小学改造成的养老院占地8亩、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拥有42间房、66张床位。由村集体2021年以“土地租赁+房屋入股”模式引入社会资本230万元,建成后不但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创收5万元以上,同时还解决了多名村民的就业。
如今,养老院逐步走入经营正轨,提供自理、半失能等全周期照护服务,吸引了周边及城区老人入住,从最开始的几位到现在已经有30余位老人在此办理入住养老。而这也成为了东岳庙村将闲置资产变身民生工程,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的务实举措。
河溪街道办事处东岳庙村监委会主任 蒲利成
现在,基本上还是把它盘活了,每年也能给村上带来5万元的集体分红。
此外,东岳庙村针对土地资源碎片化问题,村集体创新“136”经营模式。按照10%收益归村集体、30%归农户、60%归投资主体的分配方式,整合撂荒地1200亩、托管耕地2500余亩,引入农业服务专合社提供机械化耕种、病虫害防治等全程托管服务,村民每亩增收达到300元以上。同时,该村还通过现有资源和资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2025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突破50万元。
河溪街道办事处东岳庙村监委会主任 蒲利成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土地托管模式的扩展,让老百姓加入进来,得到更多的实惠。茶园以及我们的养老院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争取突破50万元。
集体收益用于集体,近年来,东岳庙村建立的集体资金“收益共享”机制,将经营性收入定向投入民生领域,让该村成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示范村”。如今,这座距阆中主城区仅5公里的村庄,正以“三资”改革为引擎,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