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阆中市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中,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支撑+社区托底”三位一体机制,有力推行“居家灵活就业”与“基地集中就业”双轨并行,通过订单分包、技能赋能、管理协同三大举措,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
在保宁街道书院街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了解到,采取政府搭台,有效整合政策资源,提供培训补贴、无障碍改造等支持,联动企业签订《助残就业协议》,提供设备、订单及专项技能培训。着力企业支撑,采取提供工序简易、安全低风险的订单,开展阶梯式技能培训,参与生产管理标准制定,保障产品合格率达标。夯实社区托底,无偿提供无障碍场地,首创“就业辅导员”制度(社区干部轮岗),提供管理+心理服务;积极推行“居家就业+基地就业”双模式。
据悉,该工作模式推进以来,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安置残疾人就业18人,带动40余户残疾人家庭就近就业,月均收入1500-5000元。签约订单企业用工成本降20%,产品合格率达98.6%信任度。同时设立了暖心关怀服务,开设了“四点半课堂”解决子女托管,残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关怀员工。
该社区负责人介绍,示范基地的探索实践源于优化合作订单,聚焦工序可拆分、技术易掌握、无安全隐患订单项目;要明晰三方权责,制定《三方权责清单》,厘清政府部门、企业、社区职责边界与流程;同时要夯实社区托底,“就业辅导员”制度与无障碍设施是社区发挥就近就便服务优势的关键,需保障其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