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蕾、辅导员艾莲率领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阆中市凌家坝社区和河口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在交流会中捕捉到当地产业发展的痛点,主动作为,为解决“招工难、就业难”和推动“产能提升”架起了一座青春桥梁。
在凌家坝和河口社区,实践团队精心组织播种希望、科学探索、文化浸润等系列活动。通过趣味互动,向孩子们传授农业知识、培养劳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在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播撒希望的种子。
在学校团委和学院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团队主动对接阆中经开区管委会,将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和用工缺口数据进行了详细汇报和沟通。经过务实高效的交流,双方就共同推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这一举措,为缓解当地企业“用工荒”、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辟了新路径。 破解用工难题只是第一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释放发展潜能,必须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精准推送岗位信息: 积极收集阆中工业园区企业的详细用工需求信息,通过政企招聘会、就业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打通就业信息壁垒。 深度诊断产能瓶颈: 发挥高校智力优势,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把脉问诊”式服务,帮助企业分析生产流程、管理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瓶颈,找准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 推动“智改数转”赋能: 结合诊断结果,重点引导和协助企业进行智改数转。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优化生产管理系统、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对人工的过度依赖,从而有效释放现有产能。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更是一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行动。他们将知识带进社区,把关怀送给儿童;更将问题带出企业,把方案落到实处。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学子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彰显了职业教育在赋能地方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阆中团市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校地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青年实践搭建更广阔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