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巩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近期,河溪街道统筹各社区力量,聚焦环境整治、文明引导、设施提升等关键环节,掀起城市形象提质增效行动热潮,让辖区环境更整洁、秩序更井然、居民生活更舒心。
走进河溪关社区,昔日墙角、电杆上斑驳的牛皮癣不见了踪影,沿街商铺门前干净整洁,车辆在划定区域内有序停放,一幅清爽宜居的社区图景徐徐展开。这背后,是社区干部与志愿者们连日来的辛勤付出。
这些小广告就像城市的皮肤病,清理起来费时费力,但必须彻底清除。社区支部书记书记罗纪松带着队伍,手持小铲子、喷壶等工具,对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牛皮癣进行地毯式清理。遇到粘得特别牢的广告纸,大家先用热水浸湿软化,再一点点耐心铲除,短短两天就清理各类小广告200余处。
在清扫路面垃圾的同时,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敲门行动。大妈,咱们楼道里的杂物要及时清理,既安全又卫生师傅,停车时请认准划线区域,这样街道才更整齐......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发放《文明市民公约》《环境卫生倡议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文明创建的重要性,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争当文明行为的践行者。针对沿街商铺,社区还与店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卫生保洁、秩序维护责任,形成社区引导、商户参与、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
以前总有人乱停车,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规范多了。家住河溪关社区的李阿姨看着整齐的街道,满意地说。通过集中整治与常态劝导相结合,社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街巷颜值显著提升。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挡不住石龙社区提质增效的脚步。在社区主街道上,社区干部与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忙碌着,有的手持高压水枪冲洗路面油污,有的登上梯子清除楼顶的违规广告牌,有的蹲在地上捡拾绿化带里的烟头纸屑,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干劲。
这条街的人流量大,时间一长路面就积了不少污渍,下雨后又滑又难闻。社区志愿者告诉笔者,为彻底清除顽疾,社区专门借来高压清洗车,对污渍严重的路段进行反复冲洗。水流冲刷过的路面露出了原本的颜色,空气中的异味也消散了许多。针对辖区内存在的乱粘乱贴、标语不规范等问题,社区组建专项清理队,对不符合规定的商业广告、破损横幅进行集中拆除,共清理违规广告横幅20余条,更换规范公益宣传标语5处,让街道立面更清爽、宣传氛围更浓厚。
在整治环境的同时,石龙社区还注重倾听居民需求。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收集到增设分类垃圾桶修补破损街面等意见建议12条,社区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目前,新增2组分类垃圾桶已安装到位,破损的街面也进行了维护,切实解决了居民身边的小事。
看到社区干部这么拼,我们也不能落后。居民张先生主动加入志愿队伍,和大家一起清理杂草,家园变美了,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当然要出份力。
除河溪关、石龙社区外,河溪街道其他社区也同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提质行动:扶农社区聚焦老旧楼栋,对街道卫生进行了统一清扫,对场镇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规范摊位摆放,清理卫生死角。
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河溪街道建立了日巡查、周调度、月评比工作机制,由街道综合执法队、社区网格员组成巡查小组,每天对辖区环境、秩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会,通报整治进展,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每月开展文明楼栋或小区整洁商铺评比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激发居民和商户的参与热情。
城市形象提质增效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河溪街道办事处主任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细化工作措施,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老旧小区设施升级、背街小巷亮化美化等工程,同时加大文明宣传力度,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真正实现环境提质、服务提效、民生提档的目标,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如今的河溪街道,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共场所到居民院落,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城市的里子更实、面子更靓,一幅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