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向开金, 1958年出生于阆中三庙狮儿咀。初中毕业后,参与阆中石滩水库修建,1978年下半年,父亲20岁,适逢征兵,父亲面临着对当时农村人来讲又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的农村,主要通过升学、参军实现“鲤鱼跃龙门”)。当接到征兵的消息,父亲欣然报名。这时的家庭,弟弟妹妹已经长大,所以家里人顺了他的心愿,加之水库上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项考核顺利,父亲光荣入伍!入伍那天,在乡里人的鲜花和掌声中,父亲愉快的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向开金近照)
令他本人和家里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入伍不久就接到备战的消息,这还得从当时的国际形势说起。1969年9月2日,越南开国元首胡志明病逝。此时越南依旧南北分治,与美国的战争还远未结束。越南在我国大力支援下,最终把美国赶出了越南,实现南北统一。本来经过长年战争,越南应该休养生息,致力于国内建设。但胡志明的继任者黎笋却违背胡志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由于中美关系日渐改善,越南遂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1978年12月25日,10万经历越战洗礼的越南“志愿军”对柬埔寨发动了势如破竹的进攻,仅用两周时间,就于1979年1月7日占领了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对中国来说,越南入侵中国南方盟友柬埔寨,这是赤裸裸的地区霸权主义,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杀害中国军民。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用他一贯举重若轻的风格说:“越南小朋友不听话,要打屁股了”。在此情况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分东西两线的30万解放军,分别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攻入越南。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解放军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149师)为东线兵团,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担任总指挥,以第 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任总指挥。
据父亲回忆,对越自卫反击之前,昆明军区司令员是王必成,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按说,他应该是西线兵团的总指挥。对越自卫反击即将开始时,邓小平临阵换帅,将武汉军区司令杨得志和昆明军区司令王必成对调。杨得志在昆明指挥的时间也很短,开战第三天的2月20号就开始胃出血,卧床不起。到2月25号,即开战的第八天,就由飞机接到北京治疗了。真正的昆明前线指挥员,是昆明的副司令员、许世友在山东的老部下张铚秀将军(1955年的少将军衔,战后晋升为昆明军区司令员)。 由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调令成都军区作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来应当奔赴西藏服役的父亲,接到上级新的通知,就地就近进行备战训练,遂留在了四川德阳某部队进行备战训练,部队驻地就在今天的德阳东湖山公园(原部队现已撤转)。刚入伍的父亲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新兵一样,对部队、对作战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即将奔赴一场大型的真实战场。据他回忆,刚开始,队列训练都还不能完全排列整齐,机枪也不知道怎么握,加之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一切,本人和家人心灵多少都存在一些焦虑。但父亲深知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自己的本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眼前不得不面对这一切,既然要面对,就要认真面对、勇敢面对、智慧面对,所以他镇定自若,踏实训练。经过短期训练,便接到奔赴前线的通知。就这样,他和其他新入伍的战友一样,还带着几份新兵的稚嫩,怀揣着保卫边疆的满腔热血,作为一名陆军50军的炮兵奔赴前线,军长康虎振。 开往广西友谊关的列车,是宁静的列车,是忐忑的列车,但更是坚定而执着的列车,纪律严明、同仇敌忾的列车。一路上,父亲和其他战友一样,坚定保家卫国的军人信念,意想战场上的英勇杀敌,默念自我防卫的技巧,感觉整个车厢空气中都弥漫着奋力厮杀和浓浓的火药味,经过车辆运转,顺利到达广西中越边界友谊关。车辆越过友谊关,就到达越南地界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迅速有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当他们到达时,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东线部队攻克高平、同登、谅山等地,西线部队攻克老街、柑塘、沙巴、封土、铺楼等地,向越南境内突进了20-50公里,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越军采取地方部队和公安、民军在边境一线节节抵抗,主力步兵师实施机动作战的战术,以空间换时间,与中国军队进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战术保守,虽然给中国军队造成了较大伤亡,但仍抵挡不住重要战略城镇纷纷陷落。 由于越南背后的支持者苏联正忙于交战阿富汗,无暇东顾,但中国又不能将战线拉的太长,遂在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后,中央军委随即宣布从越南开始撤军。据父亲回忆,要求撤退的时间限定在具体的小时分钟以内,足见当时纪律的严明和要求的严格。在撤军的途中,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名又一名的铁道兵,正在迅速拆除越南北部的铁轨,并将之装车运回国内。据相关史料记载,一支铁道兵在3月2日至10日间,拆除了越南境内56.6公里长的铁路铁轨。同时,其他部队也在努力回收当年无偿援助给越南的各种物资,以及摧毁越南境内的各种基础设施。甚至还在撤军的道路上铺设了一定数量的地雷,以防止越军追赶。1979年3月16日,历时28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解放军的撤军而宣告结束。据此,父亲讲,他人生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第一次是出生于1958年,恰遇三年连年自然灾害,差点被饿死。第三次是婚后得大疾,差点见了“阎王爷”。 据父亲回忆,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在一堆废墟的战场,我军一名团长看见了一名越南少年儿童,大概也就六七岁左右,一堆废墟中的他,显得尤为可怜。此时,出于怜悯之心,团长抱起了那位无辜的少年,毕竟战争是残酷的,而这对于一名六七岁的少年儿童来讲更是无辜和不幸的,也是他这个年龄阶段不应该面对的。但令团长和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少年儿童坐在团长怀里,乘其不备,拔出团长腰间的手枪,对着团长的胸口开了枪。就这样,上演了一场真实的农夫与蛇的故事,真实的人间大爱输给了幼小的敌对意识,这也足见当时越南“全民皆兵”政策对全民战争意识的渗透之深。 20世纪80年代,中越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20世纪90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 在结束主要战役的1979年3月,中央慰问团开展了参战部队的慰问,慰问品为一枚勋章、一张枕巾、一个茶盅,勋章上书写“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的字样,枕巾和茶盅上均书写“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 胜利纪念 中央慰问团 一九七九年三月”的字样,它和“光荣之家”的光荣牌、复原退伍证等一起至今还珍贵的被我们保存。这是一份属于父亲的荣光,也是属于我们全家的荣光。2019年3月,时值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0周年,父亲原所在的部队陆军第50军军长康虎振向全体参战老兵寄语:“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40周年之际,我谨向参战老兵致以崇高的敬意!深深地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向烈士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对先辈和我们的战友,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祖国和平与安宁,我们要倍加珍惜,永远铭记,崇敬英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特铸章纪念”,并赠送纪念勋章和相关纪念品以示纪念。
父亲和其他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奔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维护中国边疆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勋。对越自卫反击战基本战役结束后,遵照小平同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指示,父亲回到四川德阳继续服役。在部队,父亲继续带着理想和希望诚诚恳恳、吃苦耐劳,很快得到领导赏识,成为了营部司务长。三年服役期满,父亲原本可以留在城市,但家中的弟弟妹妹都已出嫁,按农村惯例,留下爷爷奶奶盼着他回家养老送终。忠诚的父亲又回到了那片再也不想回去的故土,继续他人生的“二次创业”。但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在外务工,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父亲都坚守那份军人特有的真诚、勇敢、本分和踏实气质,参军特别是参战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深深地烙印,使他任何时候都坚定满腔的爱国热忱,任何时候都满怀面对生活的勇气,任何时候都感念生命和和平的珍贵。这也使得他建功立业、受益终身。
2024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5周年。谨以此文致敬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父亲,致敬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中国军人,致敬为国家独立、解放、保家卫国做出牺牲和贡献的民族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