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芒果 于 2023-11-14 09:39 编辑
日拱一城,探索大千世界
读láng时基本意思是门高大的样子 如:阆阙(高大的门阙);阆阆(高大的样子)
四川阆中是常见的一个阆(làng)字地名
中国自古就有南丽江,北平遥,东歙县,西阆中
各有特色
平遥古城,代表了晋商的辉煌和北方的浑厚;
歙县古城,结合了徽州的厚重和江南的温婉;
丽江古城,展现了南国的绚丽和民族的风情;
而阆中,则诉说着三国的故事和巴蜀的灵动。
这里的山,色如丹霞,茂林修竹;这里的水,源远流长,碧绿澄澈;这里的人,自由自在,生生不息……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透露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淡然和气定神闲的洒脱。 本篇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古镇之一阆中
北纬30度地带不仅是自然之谜的集约地,同样也是吸纳着人类文化精粹的富矿。
在这条纬线的四川地区,有一座“阆苑仙境”阆中古城。
出品
万米高空看阆中,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老城区、开发区、江南新区一目了然
风水阆中
阆中市,隶属于南充市
位于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中游,按顺时针方向看,阆中分别和苍溪县、巴中市、仪陇县、南部县、剑阁县相邻
阆中所处位置是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山川形势,嘉陵江穿境而过,嘉陵江以东为巴山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即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一段,古称阆水。
因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山水融城,造就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
阆中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被誉为中国风水学的教科书,号称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
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地理格局兼备“龙、穴、砂、水、向”的地理五诀
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按照唐代风水理念修建的古城
历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到此,并留下宝贵的诗篇
杜甫曾盛赞阆中:“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说阆中,不能不提到袁天罡、李淳风这两位我国历史上顶级的天文学家、堪舆(风水)大师。
关于二人的神奇传说实在太多,最著名的就是袁天罡神乎其神的相术,算准武则天日后会成为皇帝,让人惊为天人。
袁、李都看中了阆中这个风水绝佳的宝地,二人晚年先后来阆中定居,在此观天、著书立说,据说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正是二人在阆中合著。
阆中既然是风水宝地,自然会人杰地灵,历史上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被誉为“状元之乡”,父子、兄弟一门双状元的就有不少
如唐朝时尹枢、尹极兄弟状元,宋朝时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两状元一进士
再比如说,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黄权、王平、谯周、张嶷等,都是来自阆中
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催生出了光耀四川的状元之乡、举人之乡。
阆中,是巴蜀大地上辉煌璀璨的历史甬道,深刻的人文痕迹点化了自然景致。
阆中23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古街古巷,默默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阆中曾是巴人活动主要区域,巴人善战,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巴人助周灭商,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在楚国不断进逼下,巴国约于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秦军在司马错、张仪、张若等人率领下,南下灭巴、蜀,置巴郡及阆中县,阆中为郡治。
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念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即今阆中县的上级南充市。
东汉时,巴郡三分为巴西郡、巴郡、巴东郡,巴西郡治阆中。
阆中文化的主体是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
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三国时,刘备入益州后,派张飞镇守巴西(阆中),长达七年之久。刘备伐吴之战前,张飞就是在阆中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
张飞的战力超群,粗中有细,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不去冲锋陷阵,却镇守阆中7年之久,因为阆中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不容有失,必须交给信得过的人镇守才行。
2006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左院长来阆中有这样的评价: “阆中的山形地貌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唯一可以相媲美的是广西的柳州。但是,柳州的山形地貌与天上的星象坐标不相吻合。”
《古今图书集成》详细记载了阆中引起朝廷高度重视的原因: 唐太宗贞观时,一位观察天象的人报告说,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皇帝急令火山令、天象家袁天罡出马,到西南测步这神秘的王气。袁天罡由长安测步,逶迤至阆中,果见灵山嵯峨,佳气葱郁,他断定其脉在蟠龙山的龙脖子处。袁天罡在此处凿断石脉,水流如血,阆中人称“锯山垭”。
袁天罡后寓居阆中,居于蟠龙山,并建观星台观测天象研究风水。
而唐代另一风水学大师李淳风,在朝为太史令,因景慕阆中风水和袁天罡,也到阆中定居。袁、李二人都葬于阆中。
唐朝以后阆中的风水格局,包括城市选址布局与自然山川的有机和谐的结合,都与二位大师的理论与实践相关。
对这一神奇的事件国人固然津津乐道,但洋人未必懂“风水”,可是他们同样敏锐地感觉到了阆中的神奇布局。 1898年3月,英国人伊莎贝拉·伯德来到了阆中,她在日记里记录描述道: “保宁府建成肥沃的冲积层上,三面被河的弯道所包围,庙宇的屋顶和城楼耸立在密集的绿林和粉红色桃花的薄雾中,孔雀绿的嘉陵江水作为前景,渐渐融入了蓝色的薄雾,这个重要城市的第一眼真是魅力无限。穿过迷人的郊区,不是有着树篱和树林的绿色小径,就是狭窄而干净的石板路,由有屋顶的墙和私邸的漂亮门道所界隔。”
她特别注意到了阆中的一种风水布局: “城门稳沉地关闭着,需要进出城的人要被迫绕很长的路。正对着雨神的北门由官府的正式法令关闭了。雨已过剩,这是对雨神的重要暗示。我见过别处的许多城市在干旱的时候关闭正对火神的南门,因为火神只能从这个方面进城。”
乌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因而玄冥成了水神;
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
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正南离卦属火,故近此方位修“火神庙”以祭火。
伊莎贝拉·伯德的描述完全符合阆中的地理风水,从中就不难发现,一百多年前的阆中民俗深刻受到风水的宰制。 阆中风水的独特绝胜之处在于其水绕三方、山围四面的天造地设,在一个巨大的釜形冲积带上,山、水、城的组合配置的“形胜之地”,亦即风水学中龙(蟠龙山系与剑门山系)、砂(四周山峰)、水(嘉陵江)、穴(穴场,建筑选址)、向(布局)”的所谓“地理五诀”的至善与至美。
第一楼,坐镇中轴线,有什么讲究?中天楼是阆中风水第一楼,位于古城纵横中轴线交汇处,以应“天心十道”之喻,为古城的风水坐标。据文献记载,“中天楼”之处原有一山曰凤凰山,自主山蟠龙来,山势嶙峋,苍翠窈窕,如屏如几,后被庸人削平,仅存山麓。明万历年间,新任知府为增风水吉象,命在原址筑楼增势,“中天楼”便由此而来。
中天楼始建于唐,后毁于民国。2006年由阆中市人民政府投资三百多万元重修,该楼高20.5米,共三层,楼门四通,宏伟壮丽,气势夺人。城内街巷以此为核心四向辐射,分别与“案山”朝对并据为底景,所谓“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 以“中天楼”为中心还分布着保宁府署、川北道署、文庙、武庙等衙署机构和宗教文化建筑,符合风水“京都以朝殿为正穴,州郡以公厅为正穴”之说。
四川状元,为何多出阆中?
自隋唐以降,科举取士的1300多年间,四川仅出状元19人,阆中就有4名。这4状元又恰是两对兄弟(唐代的尹枢、尹极,宋代的陈尧叟、陈尧咨),这在历史上几乎是前无古人。
据史料记载,尹枢、尹极兄弟二人考上状元都已年逾七十,因年事已高便衣锦还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老的兄弟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两兄弟文采出众,被世人敬称“梧桐双凤”。
尹枢、尹极兄弟在阆中有很多故事。 一支军队驻扎在阆中,将领高某想招徕些人才到军中效力,有人提到尹极。将领闻听是状元公尹枢的弟弟,也准备考进士,急于一见。他看到尹极,却把自己吓了一大跳,连忙把尹极送了回去。旁人问其原因,将领说自己61岁了,尹极看起来更老态龙钟,却还要考进士,万一有个闪失,他哪里担待得起啊! 为纪念尹氏兄弟状元,人们把尹氏兄弟住宅命名为状元府第,在阆中市学道街天主教堂处,在古城入口矗立的状元牌坊就是为了纪念这两对兄弟状元,贡院里塑有他们的雕塑。
古代科举里“打马游街”的表演场面
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独具特色,具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展现的是古、雅、幽、精的韵味。
古城景点包括:张飞庙、巴巴寺、华光楼、锦屏山、滕W阁、大佛寺、清代考棚、马家院、张家院、等。
运行路线: 古城内共开设3条观光车运行线路,相互交叉运行1米2以上,20元/人,全天任意上下。 1号线:下沙河街—华光楼——FS馆—下新街—南街—学道街贡院—中天楼—张飞庙。 2号线:ZY牌坊—南街—中天楼—张飞庙——锦苑张飞酒店。 3号线:威德牌坊—北街—文庙—双栅子街—白花庵街—笔向街—屏江街—江边停车场。
门票: 阆中古城联票110(含贡院50、张飞庙50、文庙30、中天楼15或华光楼15)
(部分图片、信息源于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