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3|回复: 0

21名家长被“班主任”骗取4200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35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41128
发表于 2023-9-20 09: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092254o9h2camhvy2mjgor.png

关于防范冒充“班主任”在班级群、家长群实施诈骗的紧急预警

广大市民朋友:

近期,我市多地接连发生诈骗分子混进学校班级群或家长群,通过改变群名片及头像,假冒班主任身份,以收取学费、资料费等名义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真实案例:

近日,阆中市居民敬先生在孩子的班级微信群里,收到“班主任”发布的群聊信息,称每名学生要缴纳学习资料费用200元,要求家长直接在群里转款。敬先生同其他20位家长在未向班主任和孩子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在群中向“班主任”转账。直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群内看到消息及时澄清后,家长们才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4200元。

套路解析:

第一步:广撒网,加入群聊。诈骗分子通过广泛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搜索班级群名称、群聊关键字,或搜索学校在各类媒体、社交平台上公开的学校群、班级群、家长群等二维码加入群聊。特别是新学期刚开学,新生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微信群、QQ群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家长等群主验证不严格,诈骗分子就很容易趁虚而入。

第二步:换头像,伺机行动。诈骗分子进群后,首先会“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表达方式等,再找机会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并修改群内备注信息进行伪装。这样没有加班主任为好友的家长,就很容易会误认为其是真的“班主任”。

第三步:找机会,实施诈骗。诈骗分子见时机成熟,便会利用老师、学生在上课期间不会看手机这一特点,在老师学生上课期间打时间差,冒充班主任在群里发送要求家长缴纳孩子学费、资料费等费用的信息,并要求直接给其转款。

警方提醒:

1.群聊管理要加强。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群、家长群的管理,不随意向他人推送群聊二维码,同时要设置入群验证功能,进群前严格审核入群人员身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微信群、QQ群,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清理出群。

2.转账之前多核实。家长们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收到班级群、家长群发布的缴费信息时,不要急于转账,更不要在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上付款。可以对发布人的身份进行查验,也可通过电话求证等方式对群内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后再进行操作。

南充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2023年9月1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7-19 06:51 , Processed in 0.2923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