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建新
每当夜幕降临,阆中古城大街小巷百姓家门口悬挂的一盏盏一排排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灯笼,就是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线。古城的灯笼形态各异,圆形、圆柱形、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等,外面罩以红绸、玻框等,颜色以红、白为主,大小不同。一般以整条街巷统一挂同一灯笼,整齐划一,格外凝重。
漫步于古城的青石板小路上,置身于这成百上千的灯笼中,透过幽静的灯光,视野里出现咖啡色铺面、斑驳的院墙、古朴的门槛、隐约的门神、院落里的灯影,倍感历史的沧桑。这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院落,每一块青石板,都可能告诉您一个美好的故事。
内东街上,灯火通明。商铺大开,客来客往。张飞牛肉、保宁醋等土特产琳琅满目,灯笼喜笑颜开,乐者生财嘛!
状元街和学道街上,行人较少,略显冷清。在“学而优则士”的漫长岁月里,多少家景较好,追求功名利禄者,可能就往返于这两条街道上,一生为之奋斗拼搏。春夏秋冬,挑灯夜读。在贡院笼子似的考棚屋里,挥毫泼墨,尽抒才智,实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飞天梦想!
武庙街上,街院林立,商铺云集,蚕丝坊、丝绸店、精品店、古玩店等自成一体。当年的武庙,曾改为城西小学、保宁中学,但庙韵长存。据老人们讲,此武庙为川北首屈一指,气势宏伟。周边十数县的信众,都来此祭祀关公,求其保佑诚信纳财商运亨通。晚间,则是香客云集的热闹街市,灯火一片。
北街、上新街、下新街、南街、大东街、屏江街等街巷的灯笼,折射出一派祥和的气氛。行人较少,平静温馨。透过院门铺面,可以看到居民们在悠闲的聊天、 看电视、忙家务,充满雅趣。那盏盏灯笼,多半是用于照明,其次就是一种点缀了。
有月亮和月黑头观灯,意境各不相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观灯,更能清楚地观赏灯笼的不同风韵,它连接着过去,昭示着未来。给人一种启迪,感受着古城的厚重;在月光下观灯,月光泻满古城,处处都是月亮的影子。或在树梢上,或在屋檐上,或在土墙头上,或在青石板上,或在大街小巷里。一幅自然古朴典雅的月下古城画。灯笼与月光相比,则略显苍白,失去了其应有的韵味。
流连于古街院间,观赏着这些灯笼,想起了以前只在过年时才挂起的一些古院门口的莲花灯、兔子灯、走马灯等具有古城民风民俗的各种艺术灯笼。灯外面用色纸糊,灯里面放上桐油、菜油、煤油灯盏,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走马灯上匆匆而过的孙悟空等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回旋。真感受到主人家的心灵手巧,智慧之光;还有设在四牌楼、大东街口的长方形灯笼报,在电灯光的反射下,稍能识字的人们,都在它的下面,解读自己喜欢的信息。这灯笼报,可能也是从古城流传至今的皮影戏中得到的启示吧?那个让人留念的夜色古城和峥嵘岁月……
如今,一到晚上,古城内外就会是万家灯火。高楼的、地面的、树上的、空中的、亭台的……四面八方,灯火辉煌,亮丽多彩。犹以节庆时期夜晚在嘉陵江上空升腾的孔明灯、在江面飘荡的莲花灯犹为注目,它寄托了放灯者最美好的祝福……
古城区的灯笼,是一本读不透的书,诵不完的诗,看不够的画,解不全的谜,喝不尽的酒,永远迷醉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