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文化旅游战线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心用情用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让优质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为南充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丰厚滋养。
一部巴蜀史,半部在蜀道。在阆中市文成镇大桥村,至今还留存着全长近1公里的米仓古道大石坎,1000多级石梯烙上了2000多年的岁月痕迹。 我们平时组织村民自发对古蜀道进行维护,包括打扫清洁卫生、清理枯枝、杂叶等,特别是对那些破损的地方积极维修整治,来保护我们的历史古迹。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经过一代代薪火相传,如今大放异彩。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非遗传习班里,学员们正在排练新编剧目。 我觉得作为新一代的非遗接班人,我们应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阆中市,已知的古蜀道遗迹有10多处,其中多处完整保存着石梯坎路。为讲述蜀道历史,展示蜀道文化,阆中市在南津关古镇建成了“蜀道阆中馆”,同时还推出了杨家河游步道、大石坎石梯道、柳林子山边三条蜀道旅游线路。 在阆中城市中有南北纵横四条古道,这次总书记来川视察,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加大了对新剧目的编排力度,新排练了音舞诗画大型木偶剧《天下有偶》,复排了《花伞舞》《跪门吃草》等10多部传承剧目,同时加大了对青年演员、非遗传习班学员的培养力度。 现在我们剧院发展势头良好,青年演员也有更多机会,我们刚刚登上了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了我们川北大木偶的魅力。
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文化遗产品牌创建,争取文化遗产项目资金,抓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持续推进文物安全工作落实,全面提升文化遗产系列品牌知名度,推动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让干部群众把保护古蜀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邀请相关专家对我们辖区的古蜀道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在重要地段,增设保护标志,同时大力宣传古蜀道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展文旅线路,让古蜀道焕发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大木偶戏的传承人,我们在练好文化传承基本功的同时,将继续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让“南充元素”频耀世界舞台。 截至目前,我市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5900余处、可移动文物2万多件套,全市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3项,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被誉为川北民间文化艺术的“四朵金花”,享誉海内外。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文化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深入挖掘南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围绕风景绿道、江上旅游、实景演艺、特色街区等内容,着力打造可游、可看、可玩的文旅新项目、新业态、新场景,推进南充文旅提档升级。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专业文艺院团在保护、传承、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守护中华文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