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我市举行,进一步展现阆中历史文化底蕴,由中共阆中市委宣传部主办,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杨氏牙科协办的“读阆中”融媒活动,今推出《阆水映诗魂》。 四川的北部,有一条美丽的江叫嘉陵江,它从苍北的小土关流入阆中后,将白溪河、东河、构溪河三条精致的河流纳入其中,便形成了140多里被古人称之为“阆水”的江段。《方與胜览》有云:“蜀有三秀:眉秀于山,阆秀于水,普秀于石”。可见“阆水”在蜀山、蜀水中的地位是十分独特的。
“阆水”又称“阆江”、“渝水”、“南津河”(见《蜀水考》)。《旧唐书、地理志》又云:“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日阆中”。阆中是因水带来的城市,古人依水而居,秀丽的水才会有秀丽的都市。有水则灵,才使历代诸多文人骚客,用诗文记载游历于此的感受,佳构名篇,尽显了历史的风华与自然的绝美。诗人笔下的阆水古城景象,引领我们穿越,行走,也还原我们对当年阆水文化的想象。唐代诗圣杜甫的一首《阆水歌》写尽了阆水的风华: 让人恨不能做一回诗仙,荡舟阆水,悠哉游哉,其乐无穷。 阆水清澈如许,令诗人们流连忘返。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中,曾以动人的诗句抒发出他对阆水、阆城的一腔情思: 还有宋代王周的“巴江江水色,一带浓柔碧”;喻汝砺的“寒山远水江村暮,自在妆成水墨瓶”;李献卿的“三面江光抢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明代杨瞻的“一曲长江南绕城,金风初动自澄清”;赵琥的“浪花滚雪千层白,镜影涵天万顷明”;吕大器的“一叶嘉陵下,冰心对绿漪”。清代黎学锦的“芸斋万芴暮云张,渌水潆洄抱墨庄”;罗廷璋的“绿涛分雪色,人语乱江声”;张之洞的“明镜三面抱城廊,锦屏九叠临汀州”。都极力褒奖了阆水的妩媚、灵秀和澄碧。在这些诗文华彩的背后,还有那一处处古迹,如无言碑雕,记录着历史,展示着岁月风华,显现出阆中城市文化的悠远深厚。
走在青石悠悠的老街上,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数十条街巷,风采依然。瞻仰文博馆中展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石器及陶片。抚摸着蜿蜒在嘉陵江边的结构坚固的蜀汉码头。想象着在阆水的数千年洗礼下,千载古城风华无限。 还有那古朴典雅、布局严谨的张飞庙,碧瓦朱檐、气势壮观的佛都观音寺;历经千年,斜而不倾的滕王亭;沧桑古雅、华夏稀有的川北道贡院;古柏翠竹掩映的穆斯林圣地巴巴寺,巍然耸立在江边的阆苑第一楼——华光楼……这些光彩夺目的文物古迹,见证了悠悠阆水的千年风雨,成就了阆中一代名城的历史地位。
阆水浩荡东流去,阆苑连山万里秋。无论如何,天地有道,自然有灵,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古城悠悠,阆水滔滔,一座城市和一条江水,在新的时代,一定会生发出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