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近日,为反映“十三五”以来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进展成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第五期《走进美丽乡村》典型案例系列报道,其中,我市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导向,探索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作为“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典型案例,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出了丘陵地区“技术精准化、建管专业化、投入多元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绩效优的特色之路。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乡村水体水质显著改善,2020年,我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针对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我市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科学确定处理工艺,精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突出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集中与分散处理、就地处理与就近纳管处理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地形地貌复杂、距离城镇较远的单家独户,考虑污水量较少,把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厨改厕”紧密结合,完成污水治理3.6万户。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市注重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把靠近城镇的村小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把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小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活污水接管网至其他村小组一并集中处理。把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的村小组采用分散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过三级化粪池等无害化处理后排入农田、林地、池塘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同时,我市通过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强化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等措施,全力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2018年至今,我市先后投入6500万元实施了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技改扩能和滨江路沿线排污口整治;投入15.7亿元建成了新区污水处理厂扩能及配套管网,分批次建成48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1800吨以上;投资2.6亿元实施了马家河污染治理项目。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座,在建项目48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40%;经过污水治理,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农村精神风貌大大提升,切实推动了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无线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