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24|回复: 10

邻县南部最后的“洞中人”是一位92岁的老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35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41128
发表于 2022-2-24 16: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本帖最后由 芒果 于 2022-2-24 16:57 编辑



正文


四川省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有一处天然岩洞,前高后低,长二三十米,宽四五米,传说是吕洞宾炼丹之地,故名“纯阳仙洞”。自唐代以来,洞内便有人居住,虽数易洞主,但烟火从未断绝。98岁的村民周荣华在洞内居住了大半辈子,2016年离开“洞府”搬进新修的楼房时,老人泪眼婆娑,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与“纯阳仙洞”的故事
源于贫穷止于奔小康

贫穷

以洞为家

周荣华在岩洞内生育了11个儿女,由于贫穷加之医疗条件差,其中两个孩子不幸死于饥饿与疾病。
周荣华的丈夫名叫王正海,王家究竟哪年哪月就开始以岩洞为家,不但她说不清楚,就是王正海自己也说不清楚。过去,王家实在太贫穷了,穷得家徒四壁,想寄人檐下都成问题,最后只好以岩洞为家。王家的祖上无家产,唯一值钱的东西便是洞口那个专门用来替人家榨油维生的石碾。石碾粗笨,碾槽深约1米,碾滚直径约3米,槽壁依稀可见“开元盛世,天下太平”等字样。当地人因此常常把“纯阳仙洞”喊成“油坊坝”或者“老油坊”。
王正海年轻时靠给人帮工、编篾和榨油勉强维生并有幸娶到了16岁的周荣华为妻。他们的婚礼是在岩洞内举行的,简洁而又心酸。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仍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王正海就不得不像周荣华所回忆的那样:“伪政府(抗日战争初期)手头(时期)讨过口、要过饭。”
生活的清贫是比较折磨人的,比这更为折磨人的还有来自洞外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的侵袭,特别是冬天风雪入侵与平时的鸟兽来犯,让周荣华十分苦恼但又无可奈何。那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告别岩洞,住进自己修建的房屋,然而,这对她来说,却是一个奢望。
周荣华在岩洞内生育了11个儿女,由于贫穷加之医疗条件差,其中两个孩子不幸死于饥饿与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周荣华和丈夫分得土地,在岩洞外搭建了三间茅草房,吃在岩洞里,住在茅草房内。劳作之余,王正海凭着自己的篾匠手艺走村串户挣钱养家,日子总算有了盼头。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改善,村里普通人家的住房开始变出了花样,周荣华和丈夫也不甘落后将岩洞进行了简单“装修”:洞口筑起一堵一人高的土墙,土墙上方用竹篱笆分隔成窗,这样洞内与洞外就有了第一道防线,既可以抵御外来入侵又可以通风采光。土墙与竹篱笆形成的空间从左到右依次将岩洞分隔成了厨房、客厅、卧室和柴房、厕所、猪圈等。
在简单修葺过的岩洞里,周荣华与丈夫先后为6个儿子、3个女儿举行了婚礼。有人曾开玩笑问王家的媳妇,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住在岩洞的王家人并嫁给他们。她们的回答很坦诚直白:“那个年代谁个不穷?贫穷并不可怕,我们看上的是他们的人,我们是要与人结婚而不是与洞结婚!”
事实也确实如此,周荣华一家虽然贫穷,无力为子女修房造屋,但是子女们都相当吃苦耐劳,从不向贫困低头,先后搬出岩洞,盖起小洋楼或者参军后在部队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164032hn1z51cihzc9fc7m.jpeg
周荣华与小儿子王相中在一起

恋洞

别有洞天

“你可能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年四季都从井内舀水喝解渴。我喝这井水从来不闹肚子疼,有时不喝井水心里还真有些不舒服。”
“纯阳仙洞”紧靠风光旖旎的风景名胜区八尔湖,位于海拔约400米高的纯阳山脚下。岩洞内左右各有一口井,颇有特色。左边的井水从岩壁靠近地面一处缝隙里滴出,水呈暗绿色,带有一股奇异之味,不能食用,食用后到底会出现什么后果没有人试验。周荣华和丈夫常常从这口井里取水浇灌庄稼,庄稼不施肥也能长得很好。右边的井也对称性地从岩洞壁靠近地面处两龙头样岩石的“龙嘴”里滴出,水质清冽、甘甜爽口,是优质的纯天然矿泉水。传说这口井的上方原先塑有泥菩萨,后来被人破坏了,过去极个别迷信的村民生了病便取回井水饮用,偶尔也能“水到病除”。
无论是洪涝灾害还是干旱肆虐,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酷暑亢热,洞内两口井都一直是滴水成井,对外界的反应很不敏感,水温基本上恒定不变。每一口井的容量大约是两桶水的样子,足够王家人食用,正如周荣华的三儿子王高中介绍这口井时所说的那样,他们家以前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去外面担水吃,也从来不必担心井水会溢出井沿淌到地上。王高中于2020年11月去世,生前提起这口井,他特别讲到了一个细节:“大跃进”那阵子,住在“纯阳仙洞”里的木工师傅觉得岩壁上的“龙嘴”滴水太慢遂用斧头将其砸掉,结果泉水流量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我行我素”,汩汩而出。
关于“纯阳仙洞”的形成,民间传说是先人为避战乱或者野兽的围攻,特地开辟出洞穴以藏身。这种版本更深一层的说法是“纯阳仙洞”从前是“洞穴人”群居的地方,或许人类从树上迁到地上之后曾以这里的洞穴为家园进行繁衍生息。这些说法虽无从稽考,但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纯阳仙洞”形成已久。
“仙洞”里常常有飞禽“造访”,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鸟儿在洞内“借洞下蛋”,麻的、花的、黄的、绿的都有。造访岩洞的常客是燕子,燕子是益鸟,王家人不会伤害益鸟,人与鸟的另一种亲情便理所当然地被维持下来,人鸟同居,人鸟同乐。
早些年间有麻雀、乌鸦和喜鹊“来访”,麻雀与乌鸦的聒噪不招人待见,喜鹊的“喳喳”之声常常使洞内外的气氛异常活跃。喜鹊消失之后,其它的鸟儿也少了,好像集体消失了一样。这些年,村里的生态逐年恢复,一些消失的鸟儿又飞回来了,野鸡、猫头鹰、黄鹂常常光顾岩洞,近山识鸟音,这话一点都不假。
走兽对“仙洞”的造访则不同于飞禽,走兽中以野兔为多,野兔有时钻进洞来偷吃蔬菜,有时调皮地口含骨头装神弄鬼一般发出婴儿一样的啼哭之声。听惯了这些声音,王家人倒也能科学地解释出某些常人碰不到的奇怪现象。
周荣华每每向人介绍岩洞时,像个孩子一样,一边比划,一边诉说,显得异常兴奋:“洞外常年晨雾缭绕,神仙吕洞宾都能住,我们这些老百姓为什么就不能住呢?告诉你吧,你绝对想象不出布谷鸟啼叫时是什么样的情景,你绝对难以想象出猫头鹰是如何在夜间捕捉山鼠的,你绝对没有看过雷鸣电闪时洞内外会是个什么样,你可能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年四季都从井内舀水喝解渴。我喝这井水从来不闹肚子疼,有时不喝井水心里还真有些不舒服。”

如今的纯阳仙洞

劝告

难舍难分

“纯阳仙洞”第一次向她的主人发出了警告,周荣华无奈之下只好将洞内能搬走的坛坛罐罐全搬进王相中的楼房。
上世纪80年代初,东坝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听说周荣华一家住岩洞的事后感到有些不可理喻:都什么年代了,何苦还要住在洞里?他们出资300元准备让王家搬出岩洞,结束“洞穴人”生活。周荣华与丈夫没有接受这一善意的资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洞中的日月星辰,习惯了洞府天人合一的惬意,也习惯了洞房的天籁之音。
1988年王家最小的儿子王相中与本村的一位姑娘相爱了,周荣华考虑到在洞中拜天地倒还可以,但要他们像自己一样因为贫穷而在洞内居住已经不现实了。她和丈夫割舍不下岩洞情结,在洞外为王相中修建了两间瓦房。1996年王正海去世后,周荣华仍坚持留守在“纯阳仙洞”里,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
1999年,王相中将两间瓦房改建成砖混结构的三间楼房,几乎盖住了洞口。楼房修好后王相中一家到广州打工,守家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周荣华的肩上。由于习惯了住岩洞,周荣华索性将楼房空着,在岩洞内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她一年可以在洞内养出三四头肥猪,可以像年轻人一样耕田犁地。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周荣华:“老人家,那么好的楼房你不住何苦要住岩洞呢?”“老人家,你有9个子女,为什么不去其他子女家居住?”没想到周荣华冲着小楼房瘪了瘪嘴说:“这楼房有啥漂亮的?还不如大城市的厕所,前些年我去什邡市老二那里耍,嗨呀人家部队的房子比我们这楼房漂亮多了!”“你问我为什么要住岩洞?告诉你吧,这里冬暖夏凉,非常安逸,我才舍不得离开这里呢!”
几年前,“纯阳仙洞”遇到了险情:山洪暴发,洞口上端的排水沟和洞顶的泄洪道被堵塞,洪水如猛兽一般从洞口流泻倒灌下来,泥石流夹着瓦砾冲进洞里,冲垮了泥墙也冲垮了洞内的土灶,锅碗瓢盆被冲得七零八落伤痕累累,岩壁的石屑经不住洪水的侵蚀,不断往下掉……“纯阳仙洞”第一次向她的主人发出了警告,周荣华无奈之下只好将洞内能搬走的坛坛罐罐全搬进王相中的楼房。
住进楼房,周荣华总感觉浑身不自在,睡觉也不踏实,不久,她又搬进洞里居住。
2014年初,一直在外打工的王相中因为眼疾和胆囊疾病,在妻子的陪同下返回南部县老家住院治疗。一场大病花光了王相中的全部积蓄,他家因此债台高筑。当年7月,南部县打响脱贫摘帽攻坚战,王相中一家被村民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派出的第一书记进驻纯阳山村,开始帮扶工作。
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农家、察看民情、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当他们走访到“纯阳仙洞”时,大吃一惊:92岁的周荣华老人居然居住在岩洞里,是无儿无女还是子女不孝?为什么就没有人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他们找到村干部了解情况,得到的答案是老人习惯了那里的一切,哪里也不去。村干部还告诉他们说,川东北农村有句俗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些年周荣华基本上跟着老幺王相中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住在岩洞里,但是饮食起居方面,主要还是王相中一家在负责。子女们那里反馈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都希望母亲跟我们住在一起,她就是不愿离开那里,弄得外面的人以为我们不愿尽赡养义务!”王相中夫妇俩更是有苦难言:“过去住岩洞是因为我们贫穷,现在日子好过了,住岩洞让人笑话。我们多次给妈做思想工作,她说啥也不肯离开那里,她总说那里住起来舒服。”夫妻二人怕帮扶干部不相信,主动带上他们去“再动员”。老人一听要让她搬出“纯阳仙洞”,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什么都不答应,坚称“死也要死在洞里”。
帮扶干部见动员无效便走访附近村民进一步了解情况,希望能找到突破口,结果发现老人与岩洞早已结下不解之缘,要让她搬家比登天还难。
如何让周荣华搬离岩洞成了横在帮扶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一块心病、一个问号。
164032cktydy4kpkkqs9kr.jpeg
王相中的新家

搬家

洞见变迁

在儿子王相中的搀扶下,周荣华绕着新房走了一圈,楼上楼下看了一遍,然后坐在沙发上,饱经沧桑的脸上淌下了泪水。
帮扶干部针对王相中一家的贫困状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实施小买卖、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四小工程”,建设果园、菜园、林园,发展鸡、鸭、鹅、生猪、羊等。与此同时,帮扶单位协助村党支部引进四川森肽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纯阳山脱贫奔康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商业银行为15户入园贫困户提供7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和合作社450万元食用菌菇房建设贷款,协调财保公司开展价格兜底、种植风险和厂房财产保险。帮扶单位还联系县交通局、水务局等项目单位在村里新建环湖公路1.05公里、村社道路和入户路7.5公里,建成6公里步道,形成湾与湾串联、户与户相通的路网体系。新建应急供水工程1处,整治堰塘2口,彻底改变了村里靠天吃饭的历史(纯阳山村属于贫困村,虽然紧靠八尔湖,但是村里没有提灌设施且过去经常停电,一些山地因为扬程高难以引水上山)。铺设集中供水主管网20公里,安为230余户装自来水,全面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互联网、光纤网络100%覆盖全村,打通了村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全面启动。
纯阳山村旧貌换新颜,住在岩洞里的周荣华首先听到了身边的变化,接着看到了身边的变化,特别是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王相中一家变化惊人:一家人看病几乎不花钱,收入增多了,儿子、媳妇脸上的笑容多了,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高,就连在外打工的孙子也回家创业来了。2016年,王相中一家彻底脱贫。
更让周荣华没有想到的是,变化正一步一步逼向“纯阳仙洞”。
纯阳山村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2016年,南部县委、县政府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其纳入八尔湖景区建设的版图,全面提升村子的颜值和内涵,为脱贫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以“纯阳仙洞”为载体,挖掘文化内涵;坚守“自然、生态、亲水”原则,把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放在首位,重点在屋、路、湖、景上做文章,村民房屋“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采取“穿衣戴帽”的办法进行修固,恢复川北民居风格;在“纯阳仙洞”周边打造湿地公园、四季花海,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打造仿古乡村民宿。
乡村振兴加快进程,“纯阳仙洞”外王相中的三间楼房已经被全部拆掉,洞内的住户周荣华却迟迟不肯“搬家”,依然坚持“死都要死在洞里”。
拆迁难,搬迁更难,解开周荣华的心结更是难上加难。第一书记、帮扶干部、镇村干部苦口婆心给老人做思想工作,动员她搬出岩洞,老人横竖不答应。县上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专程来到老人家中动员她:“‘纯阳仙洞’存在的历史久远,它洞见了村子的发展与变迁,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贫穷与落后。这两年,村里的变化您也看到了,村民们的心愿您也知道,我们请您搬出去,是为了整个村子的发展,将来乡村旅游火起来后,这里每天都像过年一样热闹……”这一次,深明大义的周荣华不再坚持己见。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周荣华被儿子媳妇请出家门去看外面的变化,只见古村有神韵、田园尽花香、塘中鱼戏莲、青山白鹭傍、农家饭菜香、湖湾清波荡……纯阳山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周荣华的眼前,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她相信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相信自己迈出“洞府”的每一个坚实步伐。
当天,儿孙们把她带到村里转了一圈后,准备让她搬家,老人泪眼婆娑,坚持要再等等,再回洞里看看。王相中于是陪着母亲回到“纯阳仙洞”,老人走进洞里那一刻,泪水奔涌而出,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岩洞让她见证了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岩洞也让她深深体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当初住岩洞是因为贫穷,后来则是因为情愫,因为记忆,因为乡愁,也因为一丝慰藉……

老人一步三回头离开岩洞,在儿孙们的搀扶下,走进一湾之隔的新家。那是一处高三层每层三个房间的独栋楼房,坐拥绿水青山,房前花园屋后菜园,窗明几净,家具全新,水电气俱全,比城里人的房子还宽敞、还漂亮,比“纯阳仙洞”更舒适、更自然,巨大的彩电播放着精彩的故事,欢快的笑声飘荡在山湾里。在儿子王相中的搀扶下,周荣华绕着新房走了一圈,楼上楼下看了一遍,然后坐在沙发上,饱经沧桑的脸上淌下了泪水,泪中有喜悦,有幸福,也有自豪!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299

回帖

792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922
发表于 2022-2-24 17:0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地方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7

回帖

334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349
发表于 2022-2-24 18:1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这些老故事好久没有听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8

回帖

220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207
发表于 2022-2-24 18:4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讓我們了解更好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9

回帖

766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663
发表于 2022-2-24 18:5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老人家饱经沧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阆中网友
大阆中网友  发表于 2022-2-24 19:55:28 | 来自四川
这些老故事好久没有听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083

回帖

522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220
发表于 2022-2-24 20:1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党的政策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97

回帖

482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828
发表于 2022-2-24 20:5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地方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3152

回帖

790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901
发表于 2022-2-24 22:04: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感谢共产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0

回帖

117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6
发表于 2022-2-24 22:5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纯阳村现在景色非常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8 15:15 , Processed in 0.07852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