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好了,年味为啥却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大人没有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从以上民谣中可以知道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百姓对过年的期待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展望。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挂历……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为了更应景,弄一根树枝,上面绑上糖纸花儿,花花绿绿的特别喜庆。还要从集市上买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有过年的喜庆!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了。杀年猪,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这就是年的特权。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小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最有营养的鸡,皮薄发黄肉质紧实不疏松,炖出来的汤都是油黄不腻的,花了大价钱买的,小鸡炖蘑菇!
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萝卜或白菜馅的大包子,在摊一大盆煎饼,希望明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包好的饺子冻上,可以包好几个馅的,酸菜,芹菜,过年前来小孩了晚上饿了,煮点!小时候家庭条件有限,吃新鲜的水果机会不多,冰糖葫芦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直流甜水!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时候能嚼动硬糖,吃多少糖块都吃不够……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的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扫除。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地老鼠、窜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小时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祖奶奶亲手剪的,比买的都好看!贴春联就少不了送财神的,不管这一张薄薄的、贼劣质的财神画值多少钱,都得买,财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门外?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烀肉,炒菜,炖鱼,酱肘子,大锅里煮着整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那时的我们以为每一次过年都会更加快乐,没想到长大后的过年竟是这般滋味。那时候,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到了12点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叫过年!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正正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好吃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哥姐姐都能见。结交超级多的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小时候,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一挂小鞭儿。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忙碌。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别忘了,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多陪陪家人,上班的就好好赚钱,上学的就好好学习,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综合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