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5212
228
1万
编辑
记者今天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鉴于洛阳市、许昌市已出现疫情中风险地区,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从严从紧抓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该厅已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立即暂停我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1月4日,据央视新闻记者从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轮疫情发生后,郑州市县两级第一时间组织134个专业流调小组400余人,对重点人员活动轨迹深入开展流调,“一人一档”建立病例关系图。目前,已初步排查出牌友、丧宴、家庭三个传播链条。
鉴于目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为彻底排查潜在人群感染者,经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在郑州市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四川疾控提醒:
1月5日,四川疾控发布最新提醒,高度关注河南疫情,特别是郑州疫情,详情如下:
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要求,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四川省疾控中心提示您:
# 重点管控措施 #
01
02
对2021年12月22日以来,有西安市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直至离开西安市满14天,隔离期间每3天完成1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第14天采用“双采双检”。
03
交通、民航、铁路等各部门,对西安市来(返)川人员,要查验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和推送。
# 专家建议 #
随时关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变化情况,近期重点关注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周口市、洛阳市新安县,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浙江省宁波市疫情,不前往高、中风险地区以及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如您近期有疫情地区旅居史,收到提醒短信或健康码变为“黄码”,请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旅居史,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配合做好隔离管控措施。
公众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触碰扶手等公共物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场所严格落实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测温、消毒、通风、监督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各类企事业单位做实做细日常防控措施,持续强化人员防控意识。落实测温、亮码、扫码等防控措施,加强电梯、中央空调等公共设施的清洁消毒,加强食堂、会议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清洁通风,持续排查往来人员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密接史。
04
所有人员来(返)川后,尽快做一次核酸检测,并继续关注健康状况、健康码颜色、出行相关地区有无新发疫情。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咽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如健康码出现红、黄码情况,或出行相关地区近期内有疫情发生,要立即向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建议公众不要急于和省外、境外来(返)川亲朋相聚。
# 重点地区/轨迹 #
有以下旅居史的来(返)川人员,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旅居史,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时间
地区/场所
自2021年12月31日
以来
河南省商丘市(今日新增)
自2022年1月3日
河南省信阳市(今日新增)
自2021年12月28日
河南省周口市
(调整排查起始时间、重点关注)
自2021年12月22日
河南省郑州市、
许昌市(重点关注)、洛阳市
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
延安市(重点关注)、渭南市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关注)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昆明市
山西省运城市
自2021年12月25日
贵州省铜仁市
自2021年12月29日
上海市杨浦区
搭乘过以下交通工具的来(返)川人员,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旅居史,配合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时 间
航班/车次
2021年12月31日
K362次列车(郑州—商丘)
(今日新增)
2022年1月2日
商丘至夏邑县大巴车
(豫NE0382)(今日新增)
2021年12月25日
DR5375次航班
(西双版纳—铜仁—南通)
来源:正观新闻、央视新闻、四川疾控
使用道具 举报
0
3239
7663
论坛元老
7
1421
4262
1
1068
3672
28
3152
7899
5
2083
5220
3148
6878
2万
1143
2869
金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5 20:55 , Processed in 0.0864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