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5212
228
1万
编辑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微博@海客新闻、@央视新闻、观察者网客户端、网友评论
2021年10月29日下午“玉兔二号”从月夜甜美的酣眠中醒来如期开始了它第36个月昼的探险之旅在探险的过程中“玉兔二号”发现一个突兀的立方体物体像一个“神秘小屋”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在这趟旅程中“玉兔二号”驶出撞击坑包围的复杂地形并且翻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陡坡抵达新的休眠点后“玉兔二号”对周围的天际线实施了环拍而将环拍图片放大发现北侧天际线处一个突兀的立方体物体像一个“神秘小屋”这一“神秘小屋”的发现也让网友们“脑洞大开”:“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广寒宫”“广寒宫站A出口”“嫦娥住的小屋”
发现“神秘小屋”历经“坎坷”在第36个月昼开始后“玉兔二号”迎来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复杂的地形东侧大型撞击坑密布形成了C型包围西北方则是隆起坡度高达10°的群岭搭配两个撞击坑它们将“玉兔二号”牢牢地限制在“夹缝”中 “玉兔二号”后续行驶路线月面态势图,图自“我们的太空”公众号尽管沿着正北偏东方向(红色虚线所示)似乎有突围的希望但“玉兔二号”也对后续路线略感担忧从等高线图看东北方向等高线虽然相对稀疏但在视野尽头处又隐隐有闭合之势也许仍会是一片陡峭地形最终“玉兔二号”选择进行了一次“爬坡挑战”停在了月午点 当前地形等高线图,图自“我们的太空”公众号此时月午点的感知图像显示“玉兔二号”走到了一处三面环坡的位置无论从哪个方向移动都有可能遭遇车体溜坡面对两个大型撞击坑拦截坡脊后的地形暂不明确以及陡峭坡度致使无法完成休眠等风险通过月面态势图对照分析发现正北方三个撞击坑的中间正好还存在着一片未知的区域北上爬坡后“玉兔二号”终于突破重围抵达休眠点此后“玉兔二号”在落月后首次抬头环视四周对周围的天际线实施了环拍并将环拍图片放大一格一格慢慢欣赏突然北侧天际线处一个突兀的立方体引起了“玉兔二号”的注意这个物体刺破了天际线的蜿蜒仿佛凭空出现的“神秘小屋”旁边横亘着一个大型“幼年”撞击坑那会是外星人迫降后建起的家吗?还是前人探月的先驱航天器? 天边的“神秘小屋”,图自“我们的太空”公众号“玉兔二号”一边将这个发现告诉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一边迫不及待地前往那里一探究竟经过测量天边的“神秘小屋”距离当下位置约80米预计经过两到三个月昼的跋涉就可到达目的地月球上一昼夜约等于地球上28天一个月昼约为14天噢~快算算“玉兔二号”何时到达!“神秘小屋”引发国外天文爱好者广泛关注国外一媒体平台上一个名为“Latest in space”的天文资讯账号就发布推文介绍了“玉兔二号”在月球发现“神秘小屋”的消息截至北京时间12月6日晚间10点该条帖子获得了超过2800次转发2500次引用以及1.6万个点赞 有想象力丰富的网友表示:“天空中有那么多星星怎么会有人认为我们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的生物呢?” 不少好奇又心急的网友都很关心相机像素为何如此模糊的问题对于这些人的观点有网友解释:“那是你不知道那样的东西有多远在月球上测定距离是很困难的” “月球上古代文明的建筑?” “玉兔二号”登陆月球背面超1000天“2019年1月3日我和嫦娥四号姐姐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个到达月背的!”“一粒棉花种子发芽长出嫩叶啦这是我们送给月球的第一份生命的礼物~”蟾宫覆纱终揭面踽踽独行逾千天2021年9月30日03时50分“玉兔二号”月球车完成唤醒设置进入第35个月昼这一天对它来说还有一个特殊含义“玉兔二号”月面工作1000天 作为一个设计寿命为90个地球日的探测器“玉兔二号”以远超预期的工作状态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多个举世瞩目的成绩“玉兔二号”在过去的1000天里是充实的是金光闪闪的也是脚踏实地、努力得来的回归每个成果的原点是遥操作团队的步步规划是长管团队的长期守护也是众多支持团队的鼎力相助 每一个成果的获得都来之不易中国乃至全人类对月球的了解都在“玉兔”小小车体的一步步移动中累积更多奥秘的揭示也在一次次反复腾挪分析中实现每一帧数据的获取都来之不易从规划设计到上行下传从深空测控站到“鹊桥”中继星“玉兔二号”的每一步都是万众一心大国工程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迅猛发展的实力代言星辰浩瀚,求索无疆小兔子,加油! 期待早日达到“神秘小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历经“坎坷”
使用道具 举报
3148
6878
2万
论坛元老
1
1797
4828
5
2083
5220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7-25 23:02 , Processed in 0.08550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