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院春秋:科举文化一脉相承,阆中陈氏父子三状元的吟诵响彻夜空,风雅的气质、朴实的文风源远流长。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III: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e
阆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座古城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文化之都。直到现在,阆中依然被人称为是状元之乡。这是为什么呢?据历史记载,清代的科举考试贡院设在各个省的重要城市,而当时四川省的科举考试贡院就是设立在阆中。阆中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17年,四川学者在这里举行乡试四科,给这里带来了深厚的科举文化底蕴。据《阆中县志》记载,阆中在科举考试存在的时间内,一共考中状元116名,举人404名,是考中状元最多的地方。 午后傍晚滨江路上遛狗的,划船的,游泳的让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阆中,夕阳下的阆中,阆中能成为科举之乡是有它道理的,封建源于阆中,也结束于阆中,阆中千年来看着科举制的兴衰,贡院就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目前全国贡院仅存两处,一处是南京的夫子庙即江南贡院,另一处则是阆中贡院,即川北道贡院,这里有一整套完整的科举制度。 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陈尧咨三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贡院是选拔人才的地方,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进贡院就能看到龙门牌匾,寓意鲤鱼跃龙门,隋炀帝开启科举制考试先河,但还没有正规的考场,考试一般在衙门、庙宇等地方考试,既麻烦又容易作弊,直到唐玄宗时设贡院,成为非常正规的考场。 阆中考棚明代时就有了,清顺治九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所以考棚改称贡院。现存的阆中贡院,为三进四合品字形庭式建筑,房梁为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等等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 《阆苑仙境》中的《贡院春秋》,通过舞台歌舞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阆中悠久的科举历史,反映了阆(làng)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承载《阆苑仙境》节目演出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南津关古镇,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嘉陵江南岸,是阆中古城的重要渡口。 在每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带孩子来看《阆苑仙境》,让孩子了解历史,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传承与感恩!!小编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干嘛不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