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太行军区医院学习,在随邓小平同志观察敌情时,遭遇敌机轰炸,他本能的扑向小平同志,把邓小平政委压在身下,挡住弹片。他就是阆中籍老红军秦兴宪。 秦兴宪,1916年8月生于阆中县扶农乡樊家桥村秦家营,在燕子寺保国民小学读过书,13岁跟随叔父秦映宗学中医,1933年9月,在扶农区苏维埃报名参加红军,服役于红三十军88师264团,随军征战阆中洪山场,其部队在南部县火烽山与国民党军大战受阻,返回阆中。在仪陇、苍溪转战三年,在团部做司药工作,加入共青团。1935年3月28日,在河溪时新场渡口抢渡嘉陵江后,踏上长征路。
1955年授衔时的秦兴宪1936年,在陕西红四军卫校学习, 7月,在八路军129师385旅从事卫生司药工作,做师营学校医生,抗大6分校卫生所所长,太行军区第八分区野战医院院长。1936年10月至1939年5月,在山西129师医训队学习西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至1940年2月,任河南129师随营学校医务科医生,1940年2月至1942年7月,任河南四分区休养所副所长、卫生队长、所长,1942年7月至1948年1月,任山西十三纵队卫生部野战所所长,1948年1月至1949年1月,任山西 61军卫生科科长,军后勤部卫生部医政科科长,1949年1月至1950年12月,任川北军区后勤部医政二科科长,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任四川遂宁军分区后勤处副处长,兼卫生处长,党委书记,1951年至1958年7月,任山西空军十航校卫生处处长、物保部副部长,为军旅生活的战争历程画上句号。1938年1月,邓小平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 常常是星夜奋战,加班工作,弄得晚上失眠,白天头痛不已。这时秦兴宪在第八分区野战医院工作,小平同志几次住院都是秦兴宪作主管医生。
晉冀魯豫邊區时期的邓小平(左)和刘伯承一次小平同志头疼得不能入睡,索性从病床上爬起来,约人打川牌,想以打牌掩盖头疼。秦兴宪见他面部有汗珠,坚持请他到床上去打针,小平同志说:“你硬要锥一针是吧,好,拿针来!”秦医生只好兑好药拿上针管走到牌桌前,他便伸过膀子让他注射止痛针后,转过头问:“小鬼,你是哪里人?”秦兴宪说阆中人,小平便说:“啊,是我的小老乡呀!”从那以后,秦与小平政委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 他的侄孙秦洪进回忆说:有一次,秦医生跟随小平政委去阵地观察敌情,当他与参谋正商量战事时,日本战机突然从山后边飞过来,照小平附近扔下罪恶的炸弹。说时迟,那时快,秦医生飞跑向前,按下小平身子扑在小平身上,炸弹响了,弹片乱飞……当飞机飞走后,小平推开秦医生时,发现秦的左手四指炸成一抓,眼部也有伤,血染手掌手背:小平派人把秦送去医院包扎了。之后,小平同志还去医院看过秦医生,评残时秦兴宪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
秦兴宪同志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参加了解放军五一医院、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创建工作。当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南充历任南充医士学校校长、南充医学专科学校(现川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把全部精力投入了党的医疗教育事业。通过八年的努力,1966年2月,南充医学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升格改制后的大专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009人。1973年在南充市莲花池畔(现北湖公园)征地13000平方米,新建教学实验楼6252平方米,学生宿舍1488平方米,简易食堂1455平方米,1976年修建了门诊大楼,建立了较为完善的15个科室,医院床位达到了300余张。
他16岁参加革命,66岁光荣离休,为党工作50载。他工作很忙,孩子们说每天早上醒来父亲已不在家了,晚上睡觉时父亲还没回来,只有星期天中午吃饭时看到他。他生活简朴,生前一直住的是70年代建的住房,自己的卧室不到10平方米,住院期间父亲可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他还是和普通老百姓同住一个病房。
1944年秦兴宪在129师
他清正廉洁,艰苦朴素,1975年,秦兴宪92岁的父亲秦士宗去世,孙子们在云南大理做了一块大理石石碑,要父亲秦兴宪到攀枝花采购建材时顺便来大理带回,但他没有用公家的车来拉,而是亲自把石碑背回了南充。1998年9月1日,扶农家乡希望学校落成典礼时,他已80多岁高龄,依然来到生他养他那片土地参加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并向希望小学捐物、捐钱,还给师生们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秦兴宪17岁参加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他先后参加了上百次残酷的战斗,晋察冀反“扫荡”、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太原战役等在战场上都留下他抬担架、救伤员的身影。荣获了共和国颁发的独立勋章、八一勋章、解放勋章。
秦兴宪于2009年3月6日5时在南充逝世,享年9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