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中,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 2021年,《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推出系列策划“二十四节气·食光”,以符合时令的蔬果,在唇齿间感知时间流转,不负一年好时光。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即将落幕。
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正所谓“霜降杀百草”,此时过后,天地草木枯黄凋落,蜇虫开始冬眠,万物逐渐转向萧瑟。 霜降后天气越来越冷,只有给身体补足能量,才能更好地应对严寒到来,提高抗病能力。故民间素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北方讲究滋补以迎冬,南方也有进食补品的习俗,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健康的美好向往。 仲秋时节,红柿压枝,古人在霜降吃红柿子,认为不但能御寒保暖,还有“事事如意”的好兆头。
此时也是菊花盛开之际,民间常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旧时还会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喝酒赏菊、赋诗泼墨。
俗话说:“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透了皮。”柿子初红,是酸涩的,唯有等到严霜打一打、冻一冻,才有甜蜜的汁水。凛凛白霜,却能减苦增甘。 因柿子丰厚圆润的外表形似如意,再加上明亮的色泽,象征着红红火火、一片丹心,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柿子的果肉肥硕、甜软不腻,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果中圣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性寒,具有润肺止咳、健脾养胃的功效。
柿子既能生食(去涩),又能熟食(放软),适宜各年龄人群食用。 柿饼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都比柿子高。此外,鲜柿子含有较多的鞣(róu)酸,这种物质可以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增加患胃柿石的风险。 柿饼相对食用起来更安全,因为在晒柿饼的过程中,鞣酸含量会大幅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胃溃疡患者及胃动力不足人群,最好不要空腹吃柿子,尤其是未成熟的;柿饼的含糖量超过50%,糖尿病人慎吃。
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食材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
霜降时节胃肠脆弱,刺激性饮食容易增加其负担。建议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 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高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中医认为,山药,芡实、栗子等,都是此时节健脾进补的佳品。另外,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黑豆、牛肉、兔肉等性温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 秋末时节,如果不做好保暖工作,很容易因凉气入侵引发感冒等疾病。爱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天气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腰腿痛等疾病也极易发作。 平时大家要加强膝足关节的保健:每日早起,平坐,伸展双手攀住两足,随着脚部的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36次,深呼吸10次调匀气息,津液咽下9次。 此时天气干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应多吃一些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比如,梨、苹果、洋葱、芥菜、冬瓜、萝卜等,可以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
纵然冰霜凛冽,但在人们心里,霜也是深秋的馈赠,被霜打过的蔬果格外清甜、美味。 风霜渐起的日子,处处隐藏甜味。今日霜降,愿你好事成“霜”,事事有甜。 来源:生命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