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秋天到了,冷飕飕的冬天也在赶来的路上。要说秋天最强气氛组,非银杏莫属。
戴上口罩时,觉得这幅金灿灿的场景简直是童话场景;摘了口罩时,就是沉浸式闻脚丫子味儿。
——秋天自然成熟后掉落的银杏果儿可太臭了。
每年这些金黄色的果子都会吸引一大波爷爷奶奶前来捡拾,殊不知这果子从外壳到果实都隐藏着危险。
2018年9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有10个人入院,起因竟是他们都是接触了同一样东西,其中有一位老人接触它后,皮肤还出现严重化脓症状。
而这种东西就是在成都街头随处可以捡到的银杏果。
为什么捡白果会过敏?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周培媚医生介绍,白果外皮有一种有机酸,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致敏物质,它主要存于外壳的白浆里。
如果有人用手去接触马路边被压坏的白果,或者裸手去掉外皮,就可能会接触到这种有机酸。
这时候如果再去摸脸,额头,脖颈,躯干等部位,就会导致躯干多处过敏。
除了接触处瘙痒外,有的人会全身出现大量的红斑丘疹甚至水疱。
除了捡银杏果外,吃银杏果也可能会吃出事情!
去年9月23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停车场入口的人行道上突然传来了呼救声,49岁的周女士突然晕倒在地,甚至开始抽搐并口吐白沫。医护人员赶忙推车出来,把她接进急诊抢救。
陪周女士来的女儿说,母亲是早上6点多突然开始不停上吐下泻的,母女俩来医院就是准备看一下到底咋回事的。没想到,还没走进医院,母亲就突然晕倒抽搐了,距离出现症状才短短两个小时。
周女士很快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初步判断她为食物中毒。那她到底吃了什么,造成的中毒呢?
周女士的女儿回忆,母亲前一天在超市买了一斤半白果(处理外皮后的银杏果),回家后先煮再炒,准备当饭后小零食。由于家人们对白果都不感兴趣,周女士便一个人把所有的白果都吃完了。
破案了,罪魁祸首还是银杏果!
周女士的主管医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韩强医生介绍,白果虽然有一定养生保健功效,但食用不当却会中毒!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它有一定的食疗、养生功效确实不假。
白果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中医认为,白果可以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它还能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对老年痴呆症也起到预防的作用。
保护心血管也是白果的重要功效之一,白果中含有很多的白果酚和钾元素,以及一些天然的活性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还能软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对血栓、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防治的作用。
吃白果对人的眼睛也有好处,含有胡萝卜素能够提高人体视网膜功能,提高眼视力,还能缓解眼的疲劳,对夜盲症也具有一定预防的作用。
但是,白果也有少量毒性,“白果酸”等毒素尤其是在表皮、皮膜和果芯等处含量较多,吃多了会恶心、腹泻、烦躁不安、惊厥、四肢无力等。
年龄越小,或吃得越多,中毒可能性就越大、程度也越重!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白果既然是好东西便无需因噎废食,保证安全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大家在捡白果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在捡的时候可以戴个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白果。在清洗时,最好也戴上胶手套。
白果的毒素能溶于水,遇热能减少毒性,所以白果一定要吃熟透的。
烹饪之前,可以先将白果剥壳去芯后泡水一个小时左右,让毒素析出。
白果一次别吃太多,成年人熟白果最好不要一次吃超过10颗,儿童嘛……就忍一下,别给娃儿吃了。
毒素的含量在白果壳、皮膜和果芯这几处含量最多,如果实在喜欢白果的美味就别嫌麻烦。
烹调前先剥掉白果的壳,搓掉皮膜,捏开果肉去除内芯后再下锅。如果是用盐焗、生烤等方式烹调,入口前也要注意剥掉这些部位。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不要贪食白果,一次不超过10颗
一定正确处理后再做熟了吃
若接触或食用后出现过敏或中毒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