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升空!
北京时间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工作后,翟志刚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来源: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在“太空出差三人组”的组合里 有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 有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 还有带着飞天梦想坚持训练11年, 终于问鼎苍穹的四川小伙——叶光富
△从左至右:叶光富、翟志刚、王亚平
从农家少年到航天员 从四川飞向浩瀚宇宙 不少四川老乡为他感到骄傲
在妈妈生日当天出征
10月15日晚上11点15分,川籍航天员叶光富将“出征”太空。叶光富的母亲刘绍林和叶光富的姐姐叶亚丹,以及家里30多位亲戚已经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每位家人手里都挥舞着国旗,孩子们带着红领巾,心情十分激动。刘绍林坐在沙发最中间,穿着一身红色衣服,手里捧着一束鲜花。亲戚们说,16号就是老人68岁的阴历生日,儿子顺利出征就是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坐在石板上看飞机,是年少的浪漫 叶光富的姐姐叶亚丹对于往事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出生于1980年的弟弟6岁上了家附近的一所乡村小学,那时,全家住在农村,父亲早逝,是柔弱而坚强的母亲一力承担起家里的农活和抚养儿女的重任。
姐姐说,出身寒门,并没有影响弟弟的求学之路和上进之心,从小学习就不让家里人操心的叶光富在很小的时候就说,当飞行员是他的理想。 那时,家门口有一个石头洗衣板,天上有飞机飞过,姐姐会大声呼叫:“弟弟快来,飞机!”姐弟俩常常坐在这张石板上,仰望蓝天,看飞机从天空掠过。叶亚丹说,这样的场景,让年幼的生活,充满小小而珍贵的浪漫和憧憬。
28圈自行车,陪伴他求学之路
上了初中,叶光富开始在万安中学上学,父亲留下的那个大而旧的28圈自行车,是他爱惜的交通工具。一直到高中,叶光富前往离家更远的太平中学求学,都是这俩老旧自行车陪伴他骑行跋涉,奔赴前程。 6年,少年求学的身影在天府新区的昔日村道,留下重叠又坚定的足迹。叶光富的三姨告诉记者,叶光富高中三年住在自己家里,孩子有多刻苦,自己都看在眼里。天不亮起床,夜深了还在复习,这些日复一日的努力,和那个伏案读书的背影,过去很久很久,都好像还刻在三姨心里一般。
去看浩瀚星空吧,家乡帮你铭记足迹 高三时的叶光富迎来招飞机会,通过体检和高考,从此翱翔蓝天。
妈妈刘绍林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儿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完成任务回来。同时也祝愿三位航天员都能一切平安。她说想儿子时,就会拿着照片看。 姐姐叶亚丹穿着一身红衣服,她说红色代表喜庆,如果信仰有颜色,一定就是中国红。叶光富曾说:只要我坚持了,我的梦想就会实现!
“四川造”保驾护航 持续助力除了四川航天员的面孔,此次发射任务在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以及地面应用系统中,还有不少“四川造”的身影。 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中,由位于四川成都的中电科十所配套的设备有双频测速应答机、脉冲应答机、双频测速应答机天线、脉冲应答机天馈、高频电缆、双频测速应答机测试仪、脉冲应答机测试仪等,特别是应答机作为运载火箭的“眼睛”,与地面雷达协同,完成对运载火箭的全程实时航迹测量,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用以判断飞行是否正常,可以说它是神舟快递是否正常发出的重要一环。T0控制台是安装在发射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是为发射中心控制发射点火的T0时刻提供帮助,我们在直播中所能看到的发射倒计时、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都少不了T0控制台的参与。T0控制台还可以将各个关键时刻分发到通信、测量和控制等系统,确保了各项指令的分发与反馈毫秒不差,而T0控制台也是“四川造”。测控系统的任务是完成对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在各飞行阶段及工作阶段的测控管理,主要由控制中心、测控站、测量船、天链卫星组成,执行对载人飞船的轨道测量、遥控、遥测、火箭安全控制等。中电科十所承研了参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一半以上的包括多个陆基、海基、以及天基系统在内的测控系统,可以说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织就了一张安全测控网。卫星数据的实时接收,科学探测数据的处理、解译等任务都需要地面应用系统来完成,中电科十所承建的多个地面数据接收站,通过接收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的测控数据,实现对飞行各个阶段科学数据的处理、解译和管理。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