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应落实“属地、行业、 单位、个人”责任。各行业、部门、单位要持续加强本行业、本领域、本单位疫情防控监管和监测工作。监测包括:特定人群症状监测、特定人群核酸检测、环境及物品监测、重点场所周边环境监测。
(1)特定人群症状监测。对纳入社区管理的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解除集中隔离人员、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入境人员等做好7天的健康监测,发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者及时督促其到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
(2)特定人群核酸检测。包括应检尽检人群即时检测、高风险职业人群每周全覆盖检测、重点人群抽样检测。
应检尽检人群 | 1.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2.境外入境人员。 3.医院发热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等患者。 |
高风险职业人群 | 4.启用期间的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5.定点医疗机构的高风险岗位人员。 6.海关、边检、口岸一线工作人员。 7.航空服务人员。 8.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人员。 9.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哨点)医务人员。 10.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一线工作人员。 |
重点人群 | 11.市场监管系统一线工作人员。 1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未收治病例时定点医疗机构其他医护人员。 13.疾控机构参与现场流调、采样和核酸检测人员。 14.农贸(集贸)市场及超市从业人员(不包括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 15.外卖、邮政、快递等服务业从业人员。 16.国内交通运输行业人员。 17.学校和幼托机构。 18. 基层协查人员。 |
(3)环境及物品监测。对特定环境及物品定期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可采取1:10混检方式进行检测。包括:集中隔离场所环境、医疗机构环境、机场、污水、进口物品及环境、农贸(集贸)、市场环境6类。
(4)重点场所周边环境监测。主要指国际机场周边2公里范围内,国内机场周边1公里范围内,以及启用的隔离场所、收治阳性病例的定点医院周边1公里范围内,每周采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