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阆中古城南城门便是下新街,街道的西侧与醋房街相连。酸房街宽不过3米,青石板路的街道不长,直通向嘉陵江边。“宽不盈丈,长仅千尺,户未满百,伫立风水宝地,盛唐遍布市井之丁缸 五代后唐至清初醋王索氏之保宁醋,历历在目……”在醋房街的、块碑记上,还能看到这样的文字。 “醋房街是保宁醋的发源地。当年,索义廷采用多味中药入酸以优质大米、小麦、麸皮为原料,酿出好醋,声名远播。” 据史料记载,醋房街原叫下栅口上街,是出南门瓮城穿过上新街通向江边的一条小街,明代设“南栅”。清初,索义廷在北街酿酯,其孙索绍武把醋房迁到醋房街,既有取水之便,又得临近码头水运之利,索家醋遂声名大振,博得“保宁醋王”之美誉。 索家酿造的醋被称为“冬水高醋”。索家人怀着虔诚的心酸造醋,其时,冬季的嘉陵江水明澈见底,索家取冬季江水,经过过流储存备用,砂仁、白蔻、黄连、杜仲等40余味中药入醋,采用冬水酿成的醋,香味浓郁,酸而微甜,入口生津,这便是“冬水高醋” 醋房街的南端是嘉陵江水码头,北端有瓮城,从外城进入内城需穿过瓮城,醋房街是必经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醋业的兴盛使得醋房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成为热闹繁华之地,商铺林立 当时,醋房街除了索家酿醋外,还有宋氏酿醋。在与醋房街相邻的下新街还有一家郑家醋房。郑氏小时候曾租住在索家好几年对索家酿醋有印象。拌槽,把米炒成焦米后,再用开水浸泡,制的液体淋麸皮,称为淋醋 1915年,保宁醋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从此,保宁醋名扬四海。 然而,在索家的影响下,阆中古城城南及七里一带,相继出现了数十家酿醋作坊。二十世纪50年代,索家人把酿醋配方献给了国家,近年来,随着阆中古城旅游业的兴起,保宁醋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年产食醋达8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