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 无声诉说着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 它们承载着当事人从愁眉紧锁到笑逐颜开的转变 更镌刻着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赤诚初心 在锦旗与感谢信的背后 是干警们以“如我在执”的共情化解民忧 以“如我在诉”的担当守护公正 让法律条文在人间烟火中绽放温度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背后的故事
“贵院执行干警专业高效的协作精神,为我院案件顺利执结提供了关键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近日,一封来自崇州市人民法院的感谢信寄到了我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我院执行干警跨域协助办案的高度认可。
崇州市法院在办理一起借款案件时,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行踪位于我院辖区内,因路程较远,为及时控制被执行人余某,该法院向我院执行局发来协助执行请求。
司法协作无地域,群众利益是首位。“执行110”值守干警接到协助请求后,迅速行动,通过举报线索找到并控制被执行人余某,对其依法进行传唤。我院执行干警第一时间与崇州市法院对接,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向被执行人余某释明逃避执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律后果,劝说其依法履行债务。最后在双方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在破解“执行难”的道路上,这样的协作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正是这份跨越地域的司法默契与担当,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李法官,真的太感谢你了!我们都以为案件的钱少,没有希望拿到钱,你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一名申请人紧紧握着李法官的手激动地说道。
廖某在2014年期间,陆续向任某等10余人借款,共计金额50余万元,但廖某迟迟未履行相应还款义务。无奈之下,任某等人将廖某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未主动履行支付义务,任某等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由于该案涉及十几个申请人,申请执行标的本金合计金额达50余万元,而执行到位的案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案款到账后如何分配成为摆在执行干警面前的一道难题。执行干警将所有申请人召集在一起,认真听取每一位申请人的意见,耐心解释沟通,最终各执行申请人达成一致意见,由执行干警每年对被执行人账户金额进行扣划,对扣划金额进行集中统一分配。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太感谢了,多亏了赵法官,如果不是您耐心调解,我们这僵持了好久的案件,真不知要闹到什么时候。”申请人文某将一面锦旗送到柏垭法庭执行法官手中。
文某与贺某本是朋友关系。2019年贺某向文某借款8万余元。后文某急需用钱,多次向贺某催讨无果。无奈之下,文某将贺某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贺某归还欠款。然而,判决生效后贺某拒不履行,文某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发现贺某无可供财产执行,遂终本执行。2024年,文某申请恢复执行。2025年1月,文某在德阳市发现贺某行踪,文某立即联系执行法官并向法院提交了司法拘留申请。执行法官第一时间驱车前往德阳市,将其强制拘传至法院,并作出司法拘留十五日的处罚措施。
拘留后,被执行人贺某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生悔意。执行法官考虑如果一味强制执行,更容易使案件陷入僵局,于是决定采取“柔性”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一番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锦旗轻如羽,民心重于山。它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期许与鞭策。纸短情长,征途漫漫。一封封感谢信,是认可,是鼓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阆法人始终在路上,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忠诚。在每一起案件中传递司法的力度与温度,让法治的春风吹散阴霾,让正义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期盼的角落。
来源:阆中市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