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4|回复: 0

故纸新生 文氤百年—阆中市图书馆家谱修复与制作获全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35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41128
发表于 2024-1-30 0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095316otyx1mptt10q2ddb.jpeg

古籍、家(族)谱修复等体验活动进校园。(资料图)

095316i9ix1iepdnqidzic.jpeg

中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讲解如何修复和保护古籍、家(族)谱等知识。(资料图)

      日前,“一家一谱寻根传承”——阆中市图书馆家谱修复与制作案例获评2023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近年来,该图书馆扎实开展古籍和家(族)谱搜集、整理、修复、研究等工作,让充满怀旧与思念、感动与激励、好奇与求知的寻根之旅走进大众视野。

     A  3年计划让古籍不再“沉睡”

     工作人员屏气凝神,用镊子夹着蘸了酒精的棉团,认真仔细处理古籍中变色的霉斑……日前,记者走进阆中市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室,看见工作人员正在认真修复古籍。

      为了让古籍不再“沉睡”,2019年起,阆中市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大行动活动。“我们制定了3年古籍保护计划。”阆中市图书馆馆长李翔云告诉记者,2019年至2021年间,他们对散落在民间的古籍进行了普查,清道光《保宁府志》、清咸丰《阆中县志》等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修复古籍就像诊病治病,为的是延长古籍的‘寿命’。”李翔云说,阆中市图书馆馆藏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近1000部8000余册。其中,清同治四年刻本《船山遗书》、清光绪三年刻本《曾文正公全集》等古籍更是馆藏珍品。由于长期保护条件较差,手段落后,这些古籍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潮、霉蚀、虫蚀、絮化、粘连、磨损、酸化、变脆等情况,严重的甚至连翻阅都困难。

     “一本书经历造纸、编撰、刊印,再流传至今,凝聚了多少人、多少代的心血,我们要通过修复工序,把这些古籍的‘生命’延续下去。”李翔云说,该图书馆在省古籍保护中心和阆中当地聘请了3名顾问,并抽调具有文史功底的3名职工组建了古籍保护工作组,专职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为提升专业水平,工作组还先后前往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等地学习古籍保护知识。”李翔云介绍,与此同时,阆中市图书馆还打造了具备古籍修复、数字化、复制及家(族)谱编制等功能的古籍保护工作室,并对古籍特藏库房进行改造,配置了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安防自动报警系统、空调、除湿机、温湿度仪、防虫药包和防紫外线窗帘等专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馆藏古籍保护条件。


     B家风传承修复制作家(族)谱

     有了古籍保护工作室,也为家(族)谱的修复和保护创造了条件。

     “古籍保护大行动活动中,除了古籍,还对家(族)谱等进行了征集和普查。”李翔云告诉记者,清《陈氏家乘谱》、民国《陈氏宗谱》等家谱由此被更多人知晓。同时,该图书馆还编撰了《二龙杨氏宗谱》等,为研究川北风土人情、地方治理、寻根溯源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

     如何让“苏醒”后的家(族)谱走出“深闺”,这是阆中市图书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我们对征集的家(族)谱进行了编目整理,并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李翔云介绍,同时,该图书馆还在阆中古城贡院广场、阆中市民族小学等地,组织开展“追根溯源家风传承”馆藏专题家谱展览10余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4月,阆中市图书馆在九龙池分馆、巴国酒店分馆、文渊阁分馆等图书馆分馆进行的家(族)谱巡展活动。

     “活动中,我了解到很多姓氏文化。”家住阆中市状元街的市民陈启告诉记者,巡展活动展出的清《陈氏家乘谱》原本及复制本,记载了北宋陈省华及其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的有关内容,是研究陈氏宗族文化的珍贵史料。

      据了解,该巡展活动展出的很多家(族)谱来自全国各地,如福建省紫云堂园支系《福建石狮紫云堂黄氏长房策卿派家谱》、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土溪沟支系的《张氏族谱(续谱)》、绵阳市三台县支系的《胥氏宗谱》等。

      “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对古籍版本进行修复和复制,并积极收集现代版本的家(族)谱。经过精心整理,这些家谱(族)得以展出。”李翔云介绍,这些展出的家(族)谱既有清代、民国线装古籍版本,又有装帧精美、版面设计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本,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阆中市图书馆保管存藏家谱、族谱35种72册,每年到馆中查阅的读者有上百人。

     “此次成功获评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李翔云表示,阆中市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古籍、家谱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不断加强机制建设、软硬件设施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为保护珍贵古籍文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

 

来源:南充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7-13 03:45 , Processed in 0.07124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