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年的期盼,阆中机场终于通航。当银鹰划破长空,稳稳降落在这片热土上时,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些为之付出心血的先驱们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最近,我看到了廖天泉(阆中市老科协主席)的一段回忆录,了解到了阆中机场首次开工一些背后的故事,那些鲜活的人物和场景再次浮现在眼前。
那是1994年3月1日,石龙镇朱家山沐浴在春日暖阳下,一场盛大的机场奠基典礼即将拉开序幕。时任副省长谢世杰等省、市领导莅临现场。阆师附小派了两车大的师生鼓号队也前来助兴,嘹亮的号声与欢快的鼓点交织在一起,为典礼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当时,廖天泉在石龙镇任统计干部,他和陈天刚、史飞、杨永权被分配了放鞭炮的任务。鞭炮共有44444响,要求他们必须在20分钟内放完,不能哑火、不能有停顿。 面对这一挑战,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土办法:将鞭炮架在树架上,每个人戴上安全帽,用两根竹竿蘸上汽油在下面不断地移动点火。就这样,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四万多响鞭炮响彻山谷,没有一个哑炮,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奠基石的雕刻也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石龙场上著名石匠罗碧杰经过多番寻觅,终于找到一块质地坚硬、形状规整的大青石。 他先请刘先湜老师在上面书写好奠基的字样,再进行临摹,每一个笔画都经过精心雕琢,深浅适中、遒劲有力。当罗石匠完成作品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说:“这个是我这辈子最满意的作品,给2两酒钱就行了。” 然而,阆中机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随后的数年里,由于种种原因,机场并未如期建成。直到近30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
回望历史,阆中机场的建成不仅仅是一个重大项目的落成,更是一部阆中儿女坚持不懈、历经风雨的奋斗史。 当年那44444响的鞭炮声,仿佛是时光的回响,在每一个等待和挫折之后告诉我们:最终的胜利属于坚持不懈的人们。(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