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首用“灵荡神飘”一词,来形容古城阆中。的确,在这块神秘的风水宝地上,到处都有脍炙人口的灵异传说。
唐代,在阆中蟠龙山路,住着一位何姓居士,妻子姓严,夫妇膝下无子。何居士识字不多,但与大云寺的高僧德藏来往密切,一直与佛有缘。一日,他站在家门前南望对岸石壁,隐约看见有佛的影子浮现。于是,他舍弃家业移居对岸,亲自在石壁上按幻视到的佛影雕刻大佛,并在四周广植草木花卉。经年如此,历时整整20年,终于刻成了高大庄严的释迦摩尼佛像,完工时,他已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这座石刻山就是阆中有名的大像山。
大像山位于嘉陵江东岸。大佛刻于唐元和四年(809年)前。整佛呈坐姿,高约10米,四川十大坐佛之一。佛头饰螺髻,脚踩莲台,袒胸露怀,左手平放膝上,右手曲施无畏状,面容慈祥。整尊石刻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佛头后有火焰纹头光,尤其是佛身衣纹为凸纹,为国内唐代石刻所仅见。大佛有三重檐楼遮护,又称大佛寺、大像寺。大佛身后于五代龙德元年(921年)添刻有高约10厘米的小佛4000余尊,排列整齐,工艺精细。
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为大佛贴上金身。佛旁有石刻观音两尊,分别是南海观音和送子观音。佛右侧有石窟,为唐宋摩崖造像五尊和陀罗尼经幢一处,另有各代摩崖石刻、石雕、浮雕和经幢多处,各种朝代各种书体,被誉为“历代书法珍品展览”。大佛寺右侧是大像精舍和黄家亭子,占地164亩。大像精舍是凿刻大佛的何居士居家礼佛之处。黄家亭子有杜甫诗等。临江崖有钟阁。
我每次游大佛寺,必到钟阁撞钟。站在钟阁前,临江极目远眺,嘉陵江缓缓东流,远山连绵无绝,在袅袅的钟声里,陡升一种虔诚之心。 主播 | 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