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0|回复: 5

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刚刚官方明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35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41128
发表于 2022-11-29 17: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有关情况。

172230v0tkry9quz7e0wwa.jpeg

发布会现场

国家卫健委: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米锋表示,要科学分类收治阳性感染者,妥善做好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收治、照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

米锋还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接种。希望老年朋友们积极、尽快完成疫苗接种,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有的地方未经批准、动不动就“静默”  
国家疾控局回应

会上,有记者问到,很多网友反映,他们比以前被封控的频率更高了,该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去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对疫情防控的作用?

对此,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表示,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程有全指出,其实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有的地方随意扩大管控区域和人员范围、一封了之,有的封控后长时间不解封,有的地方未经批准、动不动就“静默”。对此程有全表示,当前,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每天都在调度,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并转交给有关地方推动解决。

程有全强调,二十条优化措施每条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证据支撑。他指出,不是有了二十条就不要第九版防控方案,应当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针对一些可能的风险环节,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制定了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及管控、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等4个技术性文件,提出了防范应对措施,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到位,就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风险。

国家疾控局:长期封控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说,长期封控不仅极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引发生活困难,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

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同时,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是否会重新考虑疫情应对政策?
国家卫健委:一直在研究,不断在调整

会上,有记者问道,政府是否会重新考虑疫情应对政策?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症率、死亡率等情况,包括国际上疫情形势的变化,对于防控的措施,国家一直在研究,不断在调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健委:持续加大对核酸检测机构监管力度

有记者问:目前有部分民众担心做核酸时容易造成感染,请问如何有效避免检测时的感染风险呢?现在个别地方出现了让居民个人自采核酸的做法,请问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推广?另外,近期有核酸检测机构因为造假等行为被严肃处理,请进一步回应一下如何进一步做监管?

国家卫健委回应:我们都知道,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就非常重要,既要保证采样的质量,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首先,在采样点的现场组织管理方面,要设立清晰的标识,规划好进出的路线,所有的采样人员都能够保证单向流动,同时要明确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要加强采样秩序的维护,指导公众做好在采样过程中的个人防护。

其次,个人在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要规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同时与前后的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采样过程中,要等前面的人走后,采样员完成手部消毒以后再上前。同时,在采样的时候,被采样的人员不能够去触碰采样台上的任何物品,采样后还要尽快戴好口罩,迅速离开采样现场。

我们注意到,有的地方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核酸自采工作,但要特别注意自采核酸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组织实施,加强技术指导。因为采样的质量规范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便是自采核酸,也要保证采样的质量。

对于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规范,同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对在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中疾控: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
相比原始株等明显减弱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据介绍,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国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中医药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对此,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的效果。

国家卫健委:感染新冠三类人有重症倾向 
下一步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提高重症救治能力

什么样的人群重症进展的风险更大呢?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对此给出了明确回应。郭燕红介绍说,从新冠肺炎临床医疗救治的实践来看,有重症倾向的包括几个方面人群:

第一,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更应该防范感染的风险,发生疫情的时候,养老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老年人被感染。同时,老年人也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第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临床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这也提示,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础性疾病的治疗。

第三,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国家卫健委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郭燕红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要加强定点医院的建设,特别是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诊疗水平,提高重症救治的能力。
       

来源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吴阳 北京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阆中网友
大阆中网友  发表于 2022-11-29 21:41:36 | 来自四川
精准防控常态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阆中网友
大阆中网友  发表于 2022-11-29 22:51:40 | 来自四川
不知道哪种方式才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299

回帖

792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922
发表于 2022-11-30 06:4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明确疫情管控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2-11-30 07:5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愿疫情早日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699

回帖

511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114
发表于 2022-11-30 08:3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灵活变通,精准防控,差异化管理。不能层层加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18 00:57 , Processed in 0.09931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