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东方丝源》昨晚正式在阆中落下闳大剧院重磅登场! 8日,笔者顺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路线指示牌,来到阆中落下闳大剧院。该剧院坐落在阆水东路、嘉陵江四桥旁,远远望去,一座恢弘壮观的建筑凸显在眼前,前来欣赏一睹眼福的群众络绎不绝。
落下闳大剧院外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地标石上六个红色大字“落下闳大剧院”,标志着该剧院是以阆中特色历史而建造的,是以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姓名署名的大剧院(落下闳大剧院原名阆中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地标石后举世瞩目的落下闳浑天仪,像镇场之宝一样矗立在剧院正门广场之上。再往后,看到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的好像是喷泉式设置,拾级而上便进入了大剧院,八根醒目的柱子,彰显了剧院的建筑之雄伟。
落下闳大剧院主场馆观众席 据悉,落下闳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26185平方米,其地表上面积有19195平方米,地表下面有6990平方米。大剧院外立面由陶瓷和玻璃组成,彰显科技和文化的无缝结合,落下闳大剧院主要以阆中春节文化为主题,整个设计以红色为主基调,包含了能够容纳1116人的主场馆,每个座位都做了专业的视线调控,科学地把视线可视度调整在最佳点线,保证每一位观众都能完整欣赏到演出。
剧院内有包含200余人的多功能厅、舞蹈排演室、器乐排练室、电影放映厅等众多现代化、科技化实用场馆。左边儿的是二十四节气,中间是一个灯笼,右边儿是一个春节文化元素。左边的那个二十四节气是凸出来的,而右边的春节文化元素是凹进去的,它寓意着中国春节文化元素里边儿的阴阳调和。
落下闳大剧院的核心区域是一个大型剧场,整个大剧场提取落下闳“天文化”元素氛围的色调感,以天圆地方的空间体型,墙面优美的城墙式线条凹凸造型,象征着阆中古城文化的多姿多彩。明亮的灯光、原木色的装饰墙、红色的布面软座,处处散发着文化、科学、高端、大气的元素。整个剧院的墙面均采用特殊防火处理过的吸音材料装配而成,音响均用的是全息声技术,就连座椅上的红色靠背也全部采用吸音材料,更奇妙的是,在观众厅顶部,通过在不同深度和角度安装精美的光纤束,打造出星光顶饰的独特效果,每颗“星星”的亮度都可以独立调节,像天空中的星宿布点,从而塑造出一个宁静而深邃的文化表演氛围,让观众在观演时与演出场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大剧院的走廊内分设了化妆间、服装间、演员专用卫生间与剧场洗手间。更让人欣慰的是大剧院的舞台是按照国内著名演播室可控舞台进行的先进设计的,舞台是可以升降指挥的舞台,门口乐池也是升降的,里面舞台也是升降的。它为今后阆中人民的各种大、中型演出,比如歌舞剧、话剧、音乐剧、舞蹈、戏曲剧等各类演出奠定了坚实基础等。从剧院出来,对面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祥和宽阔的落下闳广场,大剧场台阶前两边,是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准备的全省各类文旅成果展览,有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民宿、天府旅游名镇、天府旅游名品、各市地州809道名特小吃、天府旅游名导等等,展示了四川旅游发展的成果,其中阆中在四川旅游发展中做出来重大的不可低估的贡献。
《东方丝源》彩排剧照
据了解,从11月8日至10日,剧院内将进行杂技剧《东方丝源》的专场演出,《东方丝源》含有:《丝源》《丝年》《丝魂》《丝恋》《丝都》《丝路》六部分,总时长90分钟,分别讲述了传说时代嫘祖养蚕时期的美好愿景,到抗日烽火和三线建设的革命激情,再到新时代南充儿女再创丝绸产业辉煌的奋进历程,全面展示了南充丝绸文化的演进和丝绸产业的变迁,用故事片段串联起南充儿女努力拼搏、顽强奋斗的时代精神。 来源:河溪街道 张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