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27|回复: 9

“是人”?“斯人”?傻傻分不清楚了…

[复制链接]

1793

主题

562

回帖

8136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136
发表于 2022-10-27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到底“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近日
网友们因为一篇课文
将相关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162243zzzloprtprmlsldz.jpe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必背古文

但最近不少网友发现

自己背课文一直都背“错”了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一段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不少网友背的是

“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原文到底是“斯”还是“是”?

许多人翻出压箱底的老课本求证

打开一看,傻眼了

162243jot9jvs2ac9924kt.png

有网友翻出了

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

人教版”语文课本

发现课文中都是“是人也”


记者也找来语文老师求证

目前杭州使用“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

该课文出现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原文用的是“是”


162243n1z0o1a9zpyhh07y.png

曾有媒体发布调查
结果显示
有94%参与投票的网友表示
记忆中是“斯人也”

162243c29dkj83k0jj0p22.png

当现实的课本和古籍上都记录着: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你的记忆却是“斯人”时
除了匪夷所思、大为震惊之外
有没有一种冲动
想要穿越回到自己的中学时代
去翻翻当年的语文书

162243mddj767gc88964qc.jpeg

网友们更是不淡定了
绝大多数的“70后”、“80后”
都信誓旦旦地表示
自己所学就是“斯人”
也有少数“90后”、“00后”表示
课文就是“是人”


如果是“是人”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记忆偏差
如果是“斯人”
为什么又在课本上找不到?
不少网友发出疑问
更是引发了关于各个年代集体记忆的热议

162243wss4fhuzxj1sushx.png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称
该社从1961年以来
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过“斯”和“是”两个字
都表示“这”的意思

162243vjysy3jhgs0t1p16.jpeg ▲人教社196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162243tggydyyw6806ls4g.jpeg ▲人教社1982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162243p3bkxksndmlknxxv.jpeg ▲人教社199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162243vq00ccfc6p3efp0c.jpeg ▲人教社2001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图片来源/网络

也有网友进行了查证
人教社版语文教材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
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版本
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
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
均为“是人”

162243oa6xbzmrrfmbz0pm.jpeg

▲《孟子》。图片来源/网络

162243fjt6l2n6uk4447jz.png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片来源/网络

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王耐刚
专门从事《孟子》学史和《孟子》传本研究
他非常肯定、万分自信地表示
从版本校勘的角度来说
“是人”是对的

既然“是人”为真相
那为何“斯人”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王耐刚解释说
因为“是”与“斯”二者同源
意又相近
很有可能就是民间口口相传
产生了偏差
因此
无论是“是人”还是“斯人”
从意思理解上都是对的
即为“这个人”
从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角度上来说
两者皆可
但从背诵经典的角度
则必须为“是人”

对此
有网友才有不同猜测
可能是受部分教辅和电视节目的影响:

162243gmi282ot7fgfvw83.jpeg 162243b0199909d3du3yyk.jpeg

也有网友指出
这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
即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
也可能导致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
与史实不符

162244u432hxu2hp0uilm8.jpeg

有专家认为
群体性错误记忆的出现
和心理暗示有关
“因为人倾向于相信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
一旦有错误信息出现,
很可能误导了既有记忆的真实性。
而且人们常常受到诱导提问的影响,
重组了自己的记忆内容。”

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70后”、“80后”们
在平行时空里被替换的共同记忆
或许会被“90后”、“00后”们
正确的记忆所替代
但这样的考证与探讨
何尝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过程

来源:央视网


162243xoyp7ef6ft5eym63.png
162243wkb2o4nzxyt2by4n.jpeg
162244v3xrl4z3lxzert4x.jpeg
162244ymn8iynyig825ifw.jpeg
162244nppkrr4zzrpn5y6q.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3

主题

562

回帖

8136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813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17:1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记得是斯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阆中网友
大阆中网友  发表于 2022-10-27 20:33:55 | 来自四川
确定是斯人,这个课文我当时叫我抄几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080

回帖

571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715
发表于 2022-10-27 21:2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只有交往才有体会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73

回帖

24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425
发表于 2022-10-27 22: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斯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237

回帖

3111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3111
发表于 2022-10-27 22:2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73

回帖

157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78
发表于 2022-10-27 23:2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631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14310
发表于 2022-10-28 07:4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斯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阆中网友
大阆中网友  发表于 2022-10-28 16:27:12 | 来自四川
允许犯错,允许纠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562

回帖

465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654
发表于 2022-10-28 17:1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我上学是(斯)91年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24 15:17 , Processed in 0.0978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