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2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今年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上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宣传视频截图我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两大口粮品种自主率100%,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正如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在田间地头对记者的轻声感叹: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完全靠天吃饭的年代了。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有一群人,为实现这样的壮举立下了汗马功劳。袁隆平:“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资料图 袁隆平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到了一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间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会后第二天袁隆平匆匆赶回湖南后的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去看他的水稻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画手乌合麒麟为缅怀袁隆平院士创作的作品。图片来源:新浪微博@乌合麒麟袁隆平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袁隆平说“只有下田最快乐”“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何康:“我是代表八亿农民领奖的”至今为止中国有2人获得过“世界粮食奖”分别是1993年原农业部部长何康和200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何康。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中新社记者 邹宪 摄何康任农业部部长期间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粮食总量供大于求何康曾说,家庭教育给他植入了“民贵”和“农本”思想他在领取“世界粮食奖”时说“我是代表八亿农民领奖的”并把20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中华农业教育科技基金会李振声:“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 李振声。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摄。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把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成了“小偃”系列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被称为“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甚至连他家里阳台上也种着小麦1956年中国农业发展遭遇了巨大的危机小麦条锈病疯狂蔓延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李振声团队计划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将牧草中的抗病性能转嫁给小麦因为是远缘,所以难度非常大育成“小偃6号”,他们花了24年 自然条件下小麦感染条锈菌。图片来源:新华网小麦产量大大提高农民们欢欣鼓舞农田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吃面,种小偃”李振声说“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2005年的博鳌论坛上李振声对10年前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的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进行了回应他汇集了我国近15年的有关数据与布朗预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布朗的三个推论都不正确都不符合中国实际他说“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金黎平:让“土蛋蛋”变成“金蛋蛋”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作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30多年坚持干一件事科技为笔,田野作纸为马铃薯科技扶贫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光明日报》的报道中写到“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几乎没有人能分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尤其是金黎平,黑出了水平。”有一次河北坝上基地突降大雨为了防止雨水浸泡育种材料金黎平和团队成员连夜抢收入库返程中发生车祸金黎平受伤最重头上缝了10针在额头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种植大国60%以上的种植区分布在贫困区域金黎平常年带领团队奔波在一线通过建研发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产业扶贫让马铃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从来没有容易的丰收今日中国“司空见惯”的丰收背后是制度保障、科技加持与无数人的汗水展示的是中国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安全感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24 12:23 , Processed in 0.0719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