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市“树新风、开新局、谱新篇”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要求,结合河溪街道实际,现就市委“136”发展思路在河溪落地落实作如下思考。
一、定位“国际范”,建设高品质的江东空港片区。
空港新区是阆中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引擎,是阆中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增长极。一是围绕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阆中人民已实现“大学梦”,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实现“机场梦”,全力保障机场和机场大道的加强建设,全力保障赛城、水城的建设,尽快投入使用,这是阆中文旅融合、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二是布局精品建筑,逐步推进。围绕大学城片区、机场片区等,着力优化城市空间风貌,实现立体筑城、产城融合,推动实施一批品质过硬、辨识度高的建筑项目。要与现有项目错位发展,小而精,不对阆中房地产、酒店形成冲击,而是有效补充。吸引外来人员安家落户、度假置业、旅居养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招引朝阳产业,审慎推进。瞄准高端、新型、数字等产业方向,着力改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规模小、链条短的局面,引进以航空配套、电子器械、新型材料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以血液制品设备、制药、新型制剂为重点的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落地。
二、瞄准“便利性”,完善更具活力的场镇片区。
两项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运行高效化、服务便民化,让基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打通堵点痛点,让河溪活起来。打通断头路。比如:阆中赛城,尤其是文旅学院与河溪场镇只有一面墙的距离,然而就是一条修了很多年的河东大道将大学与场镇隔离了,既不利于释放学院的红利,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拉动河溪人气财气都有很大的好处,也不利于学院周边环境的管理,临时搭建的违章小摊点既不卫生,又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整合“七站八所”,让便民实起来。河溪街道办公场所受条件限制,机关、各站所、便民服务中心等分了很多地方办公,群众办事没有完全实现两项改革要求的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下一步争取各方支持,将所有的便民服务都放在中心,既方便群众,又便于管理,我认为这也是作风整顿题中应有之义。三是加强综合治理,让河溪靓起来。建立健全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与综治中心的联动共享作用,深入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深化网络综合治理,推进河溪街道社会综合治理新格局。全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河溪街道“靓”起来。
三、立足“烟火气”,打造后花园的农村片区。
河溪街道4个农村社区、10个村,建设和发展回避不了还有广大农民农村的事实,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项目要求,务必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尤其是稻田养鱼项目要出成绩出亮点,唤起儿时的记忆。二是坚持整治撂荒地。坚持自己的碗要装自己的粮,根据国家撂荒地整治政策,我们要多措并举,将对撂荒多年的土地进行复耕,“唤醒”沉睡的土地。三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按要求管好流转的土地,做好土地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