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90|回复: 0

用活优质教育资源 培育学校全新样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35

回帖

4万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41128
发表于 2022-2-18 1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按:2020年4月,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出台《关于开展幼小融通办学综合改革实验的意见》。这是一个立足民族小学实际、面向全市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由此开启了我市幼小一体化教学、幼小融通办学综合改革实验。同年6月,学校引进成都市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合作办学,标志着该实验正式落地实施。本文根据民族小学校长刘光泽在我市2022年基础教育工作会上的发言整理,总结了一年多来该项改革实验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希望能带给我们关于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幼小融通教育改革新的思考。 

一年半前,在教科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小学引进成都名校课程资源,开启了“半封闭、全日制、远程植入式”幼小融通综合办学改革实验。一年多来,这份宝贵的资源在该校落地生根,惠及全校三分之二的师生。实验过程中,经常有人这样发问:互联网时代,课程资源遍网都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花那么大的代价购买资源,值吗?“刘校长,这个资源真的不错,我们真心喜欢,也真正在用,你要舍得真金白银!”这样的话老师们也给校长讲了无数遍,好不好,老师和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改革带来的变化,摆在那儿。

改革带来教学常规新样态

在民族小学,备课叫“读课”。学校行政加班的时候,校长刘光泽常听班子成员说:“哎呀,不能再晚啦,我还没读课呢!”所谓读课,主要是收看前端学校当天新鲜出炉的教学实录。刷课堂实录不同于刷抖音,一节课需要40分钟,两节课就得80分钟,如果再二刷、三刷……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即便是小有名气的本地名师,她们说,至少每个单元的首课很有必要反复刷。刘校长也曾暗示大家“能否视频倍速”?结果遭致群槽:“生怕哪一句没听清,经常回放,哪还需要倍速?”是什么让老师们对读课甘之如饴?对比发现,传统的备课带给老师们的更多是知识,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现在的读课带给老师们的更多是实招,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后者是大多数老师最为亟须、最想求取的专业营养。

115028roy344ooeoomcy7j.jpeg

在民族小学,上课叫“还课”。还课,就是结合本班学情和教师实际,尽最大努力还原前端课堂。还课意味着对标一流。调查显示,该校100%的老师认为前端老师的教学水平“比‘我’高很多”,90%的老师认为前端学校的生源质量“比‘我们班’高很多”,95%的老师还原1节课需要1.5节甚至更长时间。还课的难度可想而知,难怪有新老师在办公室偷偷哭过多少回,却实现了课堂质量基准线的强制性拔高。还课意味着有样学样。胸有成竹,是该校老师在课堂上的普遍状态,无论是教学流程、细部处理、师生互动,甚至课堂偶发事件处理,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当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大家的手脚乃至思维,但老师们的共识是:自由散打容易走偏,潜心模仿才能养正。还课意味着同课同构。该校参与实验的课堂都是前端课堂的批量复制,有利于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均衡,在教学终端保证了最大限度的教育公平。

115028alv8aeqsohlsuisc.jpeg

在民族小学,评课叫“议课”。每周四该校都安排有常规教研,学校要求:公开课前“全员读课”,执教老师、听课老师同读一课,所有参与者都“有备而来”。公开课上“细部观课”,教研组对观课焦点进行专业细分,听课教师各有侧重,有的重点关注上课教师的基本素养,有的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的重点关注师生的课堂互动。公开课后“深度议课”,对于貌似神非的,共同查找原因;对于基本功欠缺的,同行主动示范;对于学生表现欠佳的,集体建言献策。这些都是基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为评出“好不好”,只为议出“像不像”。

115028lr6j8fxvxmjpxg4v.jpeg

改革带来教师成长新样态

这种新样态表现为:在前端资源的引领下,老师们集体卷入,先学后教,革故鼎新,日日精进。

一年多来,课改年级教师在赛课中获得南充二等奖2个、阆中一等奖1个、片区二等奖1个,虽不十分耀眼,却是根本好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刘飞老师的常态课,在省内外60多位教师参加的“四课循环”赛中,一举斩获两个一等奖的其中一个。

115029p7gt229g7trguc5r.jpeg

课改中,所有老师都有看得见的成长。比如赵怡老师,20215月学校开放日她上的课在同行中产生积极反响,大家说她较之以前判若两人。彼时她教龄9年农村工作6年加入课改不到1年,如今专业能力已臻于成熟,课堂可以全程开放。比如牛金红老师,之前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2021年秋季学期才加入课改任教一年级双班数学,刘飞老师就评价她“不仅课上得不错,关键是学生发言太出彩了,像这样带下去不得了!”比如任芳老师,上学期才加入课改任教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上一名学生起来复述循环小数这个概念,为了避嫌黑板上已有的板书,她提醒孩子面朝窗户答问,老师们惊呼就连这个小细节都与前端课堂一模一样,堪称“神还原”。再比如李小霞老师,2020年从农村学校交流过来,体育专业转教语文,上学期才加入课改年级担任一年级语文、班主任,校长刘光泽听她的拼音教学课,认为“无可挑剔、近乎完美”。

问卷调查显示,20位课改教师中,17位老师认为“课堂组织能力”显著提升,19位老师认为“教学设计能力”显著提升,15位老师认为“教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12位老师认为“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17位老师认为“资源整合与应用能力”显著提升,17位老师认为“教学反思能力”显著提升。该校老师们坚信,假以时日,这些有幸参与课改的老师,都将成为优秀的种子教师,她们的课堂也将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改革带来学生发展新样态

老师们在资源运用中不断强化一个基本理念:以生为本。具体表现为:素养为重,乐于表达,充分探究,分层测试,适度容错。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从第三方透露的测评数据看,我校在83所远端学校中处于领先。

115029bl4l4vfrcjvrlf0b.jpeg

因为命题风格和赋分权重不一样,中高年级测试成绩无法同兄弟学校横向比较。老师们说,如果换成本地测试,虽无十足把握,但基本可以确信:学业水平整体有一定幅度提升,语文、英语阅读能力有明显提升,特别是数学,不会再有从前那种“低段高手林立、高段沉默寡言”的现象。

115029ze2mpp2n1o5pl1oo.jpeg

小学一二年级,虽无期末分数印证,但从平常监测情况看,学生的学科素养表现十分抢眼。2020级有个学生,二年级时转至成都。家长告诉校长刘光泽,从转学分班考查起,老师的表扬就没间断过,压根儿就不相信这是来自小县城的学生。2021级的一位家长分享,朋友家的孩子同龄异校,经常上他们家玩,他发现自己孩子的思路更清晰、思维更开阔、表达更完整,他觉得这跟课程体系和课堂训练不无关系。2021级有个学生中途转入,一个月后,家长聊起孩子学习时眉飞色舞,特别是孩子已经养成了课外阅读习惯,连她自己也爱上了亲子共读。家委会新春茶话会上,家长代表们谈到班级建设、谈到孩子学习时那种强烈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115029lxwwg4iv7i2isggs.jpeg

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低学段非纸笔测试,老师们设计了丰富的创意活动,参与课改的四五年级学生担任考官,开展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还给每个孩子准备了新年礼物……测评场面热烈、温馨,学生表现让人惊喜、动容。老师们告诉校长刘光泽,放假时,很多孩子抱着她们直哭:老师,为什么要说再见?可不可以不放假嘛!在刘光泽看来,自己参加工作20多年,也很少见到学生如此依恋老师、向往学校、热爱学习的场面。应该没有比这更可贵的学习品质了吧?

民族小学的改革实验周期三年,如今已过半程,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效应,激励着该校师生在反思中不断走向深入。老师们深以为,教育人要有一颗受教的心,改革最大的挑战来自我们的自闭,除非你想自身求变,否则改革寸步难行,除非你能走出舒适区,否则再好的资源也是白搭。老师们还以为,今天的教师是个技术活儿,很多时候不是老师不想做好,而是老师做不到,老师们太需要实践引领、手眼经验、现身说法了。老师们还建议,课程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应当承认学校课程领导力不足是致命短板,需用专业的方式解决课程碎片化、教师单兵作战、学校各自为阵等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

有思考,有行动;有行动,有思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小学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照亮阆中古城的一束教育之光!

来源:阆中市教科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阆中 ( 蜀ICP备2020031798号 )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94号

GMT+8, 2025-8-8 06:08 , Processed in 0.07119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