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内卷”似乎是当代大多数家长难以避免的状态,学习、颜值,甚至是身高都已经被纳入了“虑”和“卷”的范畴内,“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里的身高测量图不再如原来单纯,变成了许多家长的“警世钟”。
为了给孩子增高,家长们的办法层出不穷。有常见并且健康的“撵”出去运动,但也有二嘎都觉得离大谱的操作,定期给孩子注射所谓的“增高神药”——生长激素。
听闻姐姐邻居家孩子为了长高注射生长激素时,二嘎确实很震惊!
这玩意儿能长高是什么原理?
这玩意儿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吗?
正常身高的孩子定期注射不会有副作用吗?
带着震惊我拨通了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程昕然的电话。
程主任也明确给出了回答:真能买到,但不建议给正常身高范围内的孩子使用。
有多少正常身高孩子的家长“入坑”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新华社报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令许多家长前仆后继的“生长激素”跟身高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要长高下丘脑垂体生长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生长激素则是下丘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能促进骨骼、肌肉以及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刺激骨细胞代谢、骨关节软骨、骨骺软骨生长,从而拔高孩子的身高。
目前家长能购买到的生长激素全程为全称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生物合成,有长效和短效两种。至于价格嘛,我们就不说了,看看新华社报道截图就大概有个数了。
身高的影响因素中,先天影响占七成,后天影响占三成,老百姓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符合医学上关于遗传的最经典的理论——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就是研究豌豆的那个外国人)
打生长激素帮助长高就是强行改变为后天“加码”。
“父母都不高,但是我们想孩子能高一点,能不能打点生长激素?”
“孩子在班级里算矮的,听说打生长激素能长高”
“男孩至少要175以上吧,不行能不能打点生长激素”
这些问题是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医生坐诊时经常被问及的,但程主任反复强调的是,生长激素作为一个药品,应该根据指南使用,除非孩子符合生长激素的适应症才能进行注射,比如特发性矮小、小胖威利等。
医学上正常身高范围是比较宽泛,男同志160cm-185cm,女同志150cm-170cm都是正常身高,高矮是有一定概率分布的,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身高。不建议正常身高的孩子去注射生长激素。
通常来说,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P3)者,是矮小症的标准。
低于第3百分位数(P3)者,也就是下面这些表格的最左边一列,家长们可以对照看一下。
“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广告语。推荐“生长激素”的同时还贩卖焦虑,引得不少家长“入坑”。
在考虑注射生长激素前,医院要进行的健康体检项目包含来了乙肝、生长因子、胰岛素、血糖、甲状腺功能等,也就是生长激素最容易影响的指标。
目前报道生长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糖代谢改变、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股骨头滑脱、诱发肿瘤的可能性、注射局部红肿或皮疹等。
家长如果非要奔着后天的3成去努力,那也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 饮食
啥都吃,不挑食,五谷、水果、蔬菜、鱼肉蛋奶……充足的营养,一定能帮助孩子长高。
◆ 运动
运动后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会增加,而且运动也会对骨骼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特别是春季有阳光时运动,还能补充长高的必要元素维生素D。
◆ 睡眠
生长激素主要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有关。好睡眠是真的能长高的!
◆ 情绪
不制定过高的学习计划,保证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提供温暖的成长氛围,保持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对生长发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滴!
总的来说啊,冒着副作用风险,给孩子打针通过药物长高是不可取的,不妨多花点时间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
各位家长一定要理性认识孩子的身高,打“增高针”有风险,不要过分“身高焦虑”哦。
最后祝愿所有小朋友都吃嘛嘛香,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