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街道:聚力乡村振兴 做强农业产业 发挥园区效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河溪街道办自成立以来,以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坚持基地发展为思路,统筹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为抓手,积极防范应对市场风险,规避破解产业园固有的短板,采用“长短结合”模式,不断巩固提升、发挥原脱贫奔康产业园的效能,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为农村稳、农业兴、农民富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一、聚焦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河溪街道石龙社区原磨合村脱贫奔康油橄榄产业园初步建成200亩,至2019年建成670亩。2018年油橄榄产业园被确定为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后,两年内投入帮扶资金770万元种植油橄榄2.4万株,套种辣椒、青菜400 余亩,修建园区道路8.5 千米,整治塘堰6口,新修蓄水池11 个,整地改土430亩,建排水渠7.2千米,安装滴管设施300亩,整治护坡1100米。由于园区种植了橄榄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研究,要充分利用好园区的土地,让园区产值增能增效,便决定实行 “长短结合”,采取 “支部+专合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村集体将产业园经营权租赁给阆中绿六禄种植专合社,每年收取租金。其中:租金的30%分配给石龙社区、龙狮村两个村(居)集体,主要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及维护磨合村道路、水利等设施;租金的70%用于贫困户及给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分红。阆中绿六禄专合社与中义橄榄油公司按8:2的股份共同经营管理。近三年,产业园套种辣椒、青菜、南瓜的短效产业每年实现产值40 万元,每年支付产业园务工工资约25万元,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按期向贫困户分红,既有效解决长效产业管护费用,又能增加贫困户收入,还活跃了地方经济建设。
二、靶向施策、精准发力。2021年,街道和社区针对产业园区的现状,向上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10万元,在该产业园区维修电灌站两处,维修蓄水池2口,新建和维修滴灌管网450亩,安装诱蛾灯20盏,开厢、除草、施肥、修枝、整型,青菜种植、管护670亩,大大提升了产业园区科学管护能力,增加了产业园区的产值效果。特别是2021年以来,该社区带领园区老百姓在园区内大面积种植青菜,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老百姓正在忙碌出售青菜,预计青菜收入达15万元。在收获现场,社区副主任杨甫说:“我们干部辛苦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老百姓有了收入,产业园发挥了效益,才是我们的初衷”。
三、党建引领、堡垒捍卫。石龙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抓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主要发挥了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作用,为农业产业起着保驾护航战斗堡垒作用,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堡垒。他们抓住“长短结合”的模式,有效地破解了产业园的短板,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行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作用,打造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正如石龙社区书记曹全所说:“乡村振兴,党建先行;基层一线,党员垂范。牢记初心与使命!”
四、产值可期、百姓安居。通过干群的努力,该产业园预计在2022年10月,650亩的油橄榄将全面初投产,预计将收获650000斤橄榄果,按每斤5元的收购价,可达325万元。2023年进入丰产期,每颗橄榄树将收获50—100斤橄榄果,一亩可栽植30—34棵,预计每亩可收1500-3400斤,全园可收975000-2145000斤,按市场收购价5元的标准,园区年产值可达487.5—1072.5元万元。到时,产业园管理用工将大幅度增加,按每20亩安排1名管护人员,产业园将新增32个工作岗位,从而带动周边村(社区)群众就业,并进一步增加其务工收入,两个村集体年可实现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集体服务群众功能。
下一步,河溪街道石龙社区还将以产业兴则百业旺,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占市场、提效益,着力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农民培育、抓好农业产业示范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来源:河溪街道办 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