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为何钟情阆中 1200多年前,杜甫先后两次来到阆中,不到半年时间留下诗文几十篇,《阆山歌》《阆水歌》等名篇更是广为传颂。行走在阆中,许多院落、名胜景点、照壁等都能见到杜甫的诗句。“诗圣”为何钟情阆中? 公元763年秋,在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得知挚友房琯客死阆中,便星夜兼程赶赴阆中,吊唁并料理朋友后事。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岌岌可危。家国不幸、朋友早逝,加之自己长期流离不定,种种不快使得杜甫百感交集,忧心如焚。初到阆中,杜甫便写下《征夫》《警急》《王命》等20多首诗歌,字里行间都饱含忧国忧民之情。 正是这次吊唁,让杜甫迷恋上阆中的水光山色。次年早春,杜甫再次来阆中时,喜闻好友严武任剑南道节度使,随后朝廷军队收复京畿的好消息又接踵而来。杜甫心中喜悦,为阆中美景尽情挥毫泼墨,写下 《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玉台观二首》《滕王亭子二首》等诗篇。 在《阆山歌》中,杜甫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阆水歌》中,日破浪花、巴童荡桨、水鸡衔鱼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情景跃然纸上,文末更盛赞“阆州城南天下稀”。两首诗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成为千古名篇。清乾隆皇帝曾赞“两诗著语奇秀,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 为纪念杜甫,1986年,当地在锦屏山修建杜少陵祠堂。祠堂正对阆中古城,步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阆水歌》诗匾。在祠堂各展厅,都挂有杜甫咏阆中的诗歌名篇。阆中本土音乐家还为《阆山歌》《阆水歌》谱曲,被收入阆中民歌名录。该市音乐家协会组织专人排练,定期向游客展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