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阆中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全市各部门、乡镇(街道)办成了一大批民生实事。进一步总结提炼基层先进经验做法,宣传推广“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案例,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阆中市残联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群众满意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内容,积极作为、创新进取,用实际行动真正把党史“营养剂”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动力源”。
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着力针对残疾人扶志与实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现场教授、视频学习与上门指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培训前、中、后三个节点的激励,充分激发残疾人群体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激励措施的多样化,有力地增强了自强自立造血“干细胞”。
创新实训基地。以特教校为基础,创新“康教体”服务模式,实现康复服务与教育培训有机统一,打破单一的助残康复形式,2000余名残疾人心理与生理健康双受益。 创建“阳光家园”。以助力就业为原则,以社区为拓展基点,形成“社区+企业+残疾人”服务模式,从原料供应到产品回收,全程服务到底,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实现新突破,干事创业的环境全面改善。
不断创优“阆苑善坊”钩针编织工艺品牌,培育了30多种基本针法,创新了三国人物、古城印象、婴儿鞋帽、家装饰品等1000多种文旅元素精品,并借以淘宝、拼多多、抖音直播带货等新生业态同步外销,产品从上游到下游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全年销售产品突破2万余件,380余名残疾人获益增收。
创建残疾人创业基地、康复站(中心)等服务机构15处,实施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388户;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2000余人,累计超过1.1万余名残疾人享受基本康复服务;以“量服”平台为载体,提供残疾证办理(升级)、困难申请、特殊扶持、就业推荐、健康护理等服务2万余项次;开展“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主题活动,捐赠轮椅、助听器等辅助用具1100余件......
通过强阵地、优服务,市残联多措并举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