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天23时59分 我们迎来冬至节气
有趣的是 去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 今年冬至日也是12月21日 连续两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 这种历法现象非常罕见 这种现象上一次出现 是在1896年和1897年 距今已有124年
“进九”后 冷空气活动频繁 温度起伏较大 成都冬至前后 虽没有冷空气“叨扰” 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 昨日7时 都江堰市最低气温已降到-0.9℃

川观拍客:张承安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
正午的阳光,慵懒地随风南斜 还不到酉时,便躲进夜的怀抱

川观拍客:张承安 进入冬至 便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 虽然“数九” 的方法有所区别 但都是从最冷的日子开始 慢慢数到回暖
比如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天天数着日子过 不仅是繁忙劳碌后的生活乐趣 日日数到暖 也透着岁暮天寒里的恬静淡定 静候春日来
川观拍客:张承安
除了气象上的重要意义 冬至对中国人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传统观念里 冬至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四川人习惯在冬至这天 来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新鲜的羊肉、羊杂 倒入雪白的羊肉汤内 伴随着咕嘟咕嘟沸腾的 汤头和热腾腾的蒸汽 再下些喜爱的配菜 这就是四川人过冬至的仪式感了
不过也有一些小伙伴 习惯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或汤圆 无论哪种吃法 饱腹感会给人带来暖胃的愉悦 与家人朋友的围炉闲话 则能卸下一天的疲惫 享受温馨舒适的时光
冬至养生
防寒、藏阳、补脾肾、梳肝胆 是这一节气的养生原则 还有哪些知识点 一起来get
1、说到冬至,大家就会想到进补。需要提醒的是,不可妄补、过补。我们的标配羊肉汤,最适合的体质是一年中都在怕冷,苔白、唇白淡,容易疲倦阳虚之人,否则容易用力过猛,烧灭初生的肾阳。而且,从中医角度上来讲,羊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
2、起居上,古人在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转化的日子,会睡“子午觉”,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认为这是大补,所以晚上千万不要熬夜,11点前睡觉(小孩子要在9点前),中午也可以睡个小觉,不能超过一小时,太久反而不利于阳气生发(小孩子的午觉最好不超过2小时)。顺应大自然日出日落的规律,早睡晚起。
3、衣着上,保暖防寒最重要,不可过紧,选择易穿脱衣服,以适应室内外温差变化。特别要注意头颈、腹部、后腰、脚踝的保暖。
4、饮食上,生冷少吃,不可过食辛辣,否则易动火,可根据体质适当进补,不可大鱼大肉,否则饮食不化,脾胃受伤;多吃新鲜蔬菜,蒸、炖的烹调方式最为推荐。
5、运动上,虽然天气寒冷,但一定不能只是“猫冬”,还是要动一动。“动则生阳”,更利于阳气萌发。只是运动一定要选择时间,注意避风寒。冬季运动千万不能大汗淋漓,否则违背了冬季闭藏的养生原则。
冬至是今年最后一个节气 秋去冬来又一年 愿大家今年都有满满的收获 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川观新闻综合成都气象、成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