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家长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儿童焦虑症的认识和防治)
焦虑症困扰着很多人,大家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出现焦虑症,其实现在有很多孩子也会患上焦虑症,而且儿童焦虑症的种类比较多,家长应该了解清楚儿童焦虑症的各种类型,这样才可以避免自己的孩子患上焦虑症。
1、遗传性焦虑症:如果家长的性格不健全,平时很容易有焦虑的情绪表现,那么孩子也会很敏感、脆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从而引起焦虑症。
2、孤独型焦虑症: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而且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在家的时候,孩子总是一个人呆着,和父母分开的时候会缺乏安全感,非常恐惧不安,因此会产生焦虑的情绪,长期这样就会因为孤独而患上焦虑症。
3、分离型焦虑症:孩子和父母分开或者上学的时候,因为分离而感到不安,情绪会变得很紧张、很焦虑,甚至哭闹发脾气,这种就属于分离型焦虑症。
4、压力型焦虑症: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孩子因为自己没有完成要求,很害怕父母老师的责骂、打骂,这样就会给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就是压力型焦虑症。
5、环境型焦虑症: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些突然发生的事件会导致孩子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如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婚,又或者父母发生了意外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特别是一些胆小敏感的孩子。
焦虑症会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避免孩子患上焦虑症,家长平时就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要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人格,这样才可以避免孩子患上焦虑症。
一、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看到,孩子准备考试已非常努力了,即使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只要尽力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加重孩子的焦虑。同时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尽量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多进行有效陪伴。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整体素质的基础,是从小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条理、明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三、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学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学校是个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使孩子对学校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对高年级的学生,家长要引导学生积极心态面对挫折,分析原因,淡化分数,先成人、再成才。
四、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并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校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1、睡眠充足
中医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家长一定要管理好学生的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让孩子避免熬夜。保证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初中学生9小时睡眠。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时20分;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时。
2、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3、不吃太“浊”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精神昏沉。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4、少吃冰凉食物
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祛热补气。
5 、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6、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孩子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慎重使用精神类药物,千万不要乱吃补脑药,否则会适得其反,干扰正常脑功能。
如果孩子已经患上了焦虑症,则以综合治疗为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首先了解并消除引起焦虑症的原因,改善家庭与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的适应过程与环境,减轻患儿压力,增强自信。对于10岁以上的患儿予认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松弛治疗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但年幼儿对此治疗理解与自我调节有困难,不易进行,而游戏和音乐疗法可取得一定疗效。对于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本身的个性弱点对患儿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必须同时接受治疗。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应予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和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切勿拖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家长们:真正的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层面,心理的健康更不容忽视。阆中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愿意与您携手并进,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快乐地展翅翱翔。
附:以下为专业心理援助热线,敬请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
全国希望心理危机干预热线400-161-9995(24小时开通);
清华大学北京幸福公益基金青少年心理专线4000-100-525(青少年热线请拨2,10:00-22:00开通);
四川省心理援助专用热线028-96111(24小时开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028-85422114(9:00--21:00开通);
南充市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阆中分中心热线0817-627072724小时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