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80年代初她长驻在东门口新华书店门口,背上一个鼓鼓的大包裹,穿着布衣服,长头发,神态淡然。从她身旁走过的小孩总是胆战心惊,紧紧抓着大人的手。没错,她曾是阆中城著名的人物——杨桂珍。
阆中大人们给小孩讲故事,她已经替代了大灰狼,谁家小孩哭闹,只要说一句听,杨桂珍来了,再哭会把你抓走,顿时止住哭声。
一些见过杨桂珍的人回忆,她在街上晃悠的时候大约三十来岁,浑身脏兮兮的,蓬乱的头发永远都沾着草梗、树叶,脸上身上污浊不堪,穿的衣物也是冬夏不分乱七八糟,身上永远都背着一个包袱。
据说,她随身背着的那个大包袱,是用一块大红铺盖花棉布裹着的,从外面看方方正正,好像包着一个有棱有角的小盒子,被她保护的很好。
而关于包袱的谜底,阆中本土作家何晓,曾经以杨贵珍的故事为蓝本,用文学的手笔创作了一个小小说,我们将其摘录如下:
那是一年六月,天气已经很热了,杨桂珍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街上走着,直到有一天她中暑了,晕倒在东门口南边的小巷子里。这件事,很快被居委会两位老太太知道了,她们立即找人帮忙,把杨桂珍护送到了医院。
很幸运,杨桂珍被抢救过来了,人却很虚弱。看着浑身脏兮兮的杨桂珍,两位老太太当即决定趁机给她洗个澡。她们把杨桂珍剥得精光、拖进了住院部的浴池里,开始在旁边帮她洗衣裳、也帮她洗那块大红铺盖花棉布。
出于好奇,两位老太太一直想弄明白包袱里装的啥,让她这么不要命地护着。于是,她们便捂着鼻子把大红铺盖花棉布打开,她们惊讶地看到,那里面居然是一个骨灰盒!
那一瞬间,浴池里安静得能听到杨桂珍脸上的水滴落的声音。她泡在水里,虚弱地、无助地盯着两个老太太。
老太太们把杨桂珍的衣裳洗了、烘干,给她穿上;把大红团花棉布也洗了、烘干,照原样把骨灰盒包好、给她系在背上。
此后,杨桂珍又如往常一样,继续安静地在古城的街上走着。
据一位曾在杨桂珍老家生产队当过知青的女士透露,杨桂珍是阆中河溪人。以前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她和丈夫感情特别好,几个子女上学很争气,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幸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她丈夫因工在外地去世,她赶去时因路程太远,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只一捧骨灰在等着她,当时她心神俱裂,怀着极度的愧疚与自责。
回到家后痛苦难过的她悲痛欲绝,无法自拔,长时间的伤心过度后神经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她始终无法接受丈夫去世的残酷现实,一直还相信深爱她的丈夫尚在人世,所以她要去寻找,拼命去找到那个爱她疼她的人。
就这样,一个深夜趁大家熟睡后,她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开始漫无目的地去寻找她的爱人。
据一位医生朋友分析,她是因为感情阻滞,没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得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曾经她的子女很多次把她从城里接回去,她又偷偷跑到城里来,开始她还认识人,见到熟人还打招呼,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人也就越来越疯了。
据说,这个悲情可怜的女人,已不在人世多年了,既然生无可恋,希望在世界的那一端,有属于杨桂珍的一份温暖,惟愿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