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减的是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使教育不再偏航,回归教育公平和育人本位。绝不是对学生降低要求,放任自流。而学校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特别是对我们教师在作业管理中如何减负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滕王阁小学校通过一些举措,做好五道“加法”题,从而促进“双减”工作的落地落实,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第一题 作业类型做“加法”,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作业设置方案,分为校巩固作业和校外延伸作业。课后服务的校内巩固作业,除了基础部分的分层书面作业之外,更是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开发。
如每个年级一周一天的兴趣活动小组,开设了足球、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烙画、手工制作、合唱、计算机编程、英语阅读等等让学生兴趣浓厚,发展个性特长的课程。
一二年级,要求老师们设计了适合儿童兴趣的作业,如讲故事、猜谜语、口算比赛、涂一涂、画一画、描红练字等在玩中学的实践性、操作性作业,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校外延伸作业,更是注重其育人功能,有读课外书、亲子共读、做家务、体育运动、琴棋书画等。
第二题 作业质量做“加法”,提高学习效率。 滕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教师们开展作业专题研究,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二年级响应课后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出校门。于是,我们对作业实施精准定位内容,一课一练,低年级着重强调孩子们的听说读,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三到六年级以周周练统筹单元所学知识,有梯度实施知识要素练习。
同时作业实施分层化、弹性化,为弱势学生提供巩固学习保障,为中等生留有思考空间,引领优生发展思维能力,学校每天坚持三级管理,公示监督,确保作业质量高,教学效果好。 第三题 教师做“加法”,促使专业成长。 给学生做减法,教师就需要做“加法”,加责任心,加课程观,加教学策略。
学校召集各学科教研组长、班主任召开作业管理研讨会,制定方案和制度,让全体教师明确要求。并对全校教师开展业务培训,特别是如何布置分层作业作了业务指导。各个教研组分别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专题研讨,就本学科的作业布置进行商讨。
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观念,落实“双减”重要精神,教学要实,设计要巧,作业要新,唯有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掌握规律,才能精讲精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锻炼能力,提升素养。特别是课堂要高效,不打时间仗,这是减负的源头,并且作业要量少质优,这无疑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量,也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题 常规管理做“加法”,确保举措落实。 一方面学校行政班子所有成员成立了三个常规督查小组,实行全学科全人员的全面覆盖的常规督查。
不打招呼、不定时进行推门听课,查导学案、查作业布置和批阅,特别是根据作业公示内容,对照检查是否存在阴阳作业。然后量化打分定等,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学校作业管理措施不走样。 第五题 家校联动做“加法”,争取家长配合。
学校通过举办家长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家庭教育推文、观看家庭教育专题视频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其转变其思想观和育人观,促使家校联动,让布置的课外延伸作业得到家长的监管。一方面争取家长对“双减”的工作的支持,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另一方面要求父母不减担当,不减责任,在家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总之,滕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做实各方面的“加法”,来达到对学生做减法,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双减”落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