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线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做着平凡而精细的工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提供科学依据。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市中医医院,一起去看看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幕后英雄”。
11月16日,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检验中心,见到了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庐山真面目”。整个实验室被分为样本制备区、扩增产物分析区、试剂储备和准备区等区域。不同的区域内,身着防护服的核酸检测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据了解,每天来自市中医医院多个核酸采样点的检测样本,被严密包装后,都由专业技术人员送达到这里。样本进入实验室后,检验人员就要迅速启动检测工作。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人员们还要对每份样本的信息进行多次核对,并将检测结果一一对应录入电脑。如今,在这里,一波繁琐的操作下来一般需要四五个小时,过程中只要稍有偏差或迟滞,都会直接影响检测时间和结果。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工作要求之高,其辛苦程度难以想象。
保存标本的冰箱,是试剂冰箱,这是生物安全柜,每天的标本量大概是100—200个,相当于每天要做三批,然后检测人员们进行一系列的开盖 、提取,提取之后加80管进行扩增的操作,操作过程需要三个小时。
据了解,市中医医院日检量最大可达1000人次,核酸采集人员及检测人员常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每次做实验之前,核酸检测人员都要穿戴三级防护装备,三层乳胶手套、N95口罩、防护镜、隔离衣等。在检测过程中,为了少上或不上厕所,他们尽量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东西。
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检验师席名茗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季节还好,夏天里非常闷热,经常浑身湿透了,在中午要连着做两批,所以跟同事都很少喝水,这样做可以防止频繁的穿脱防护服,减少了自身污染和实验室污染。
这些,只是核酸检测人员的工作常态,只是抗疫战场上检验人的缩影。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全力奋战在为生命逆行的战线上,昼夜不停地探寻着新冠病毒的“蛛丝马迹”,为绿码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为我市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厚实的健康堡垒!